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前期暖、后期冷,新一轮降温为何不算“倒春寒”?
新京报 记者 王景曦 编辑 白爽
2022-03-16 16:49
近期的天气过程,不会使北方发生“倒春寒”灾害,降水反而会促进麦田增墒,对小麦返青起身有利。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受雨雪及冷空气共同影响,3月16日至17日,中东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10℃,部分地区降温12℃以上;16日夜间至18日,华北大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先后有两次雨雪过程,其中河北北部、北京北部等地有大雪,局地暴雪。


前期暖、后期冷,但在专家看来,此轮降温过程还达不到“倒春寒”标准。什么是“倒春寒”?此轮降温过程将带来哪些影响?中央气象台首席气象专家毛留喜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1

此轮降温为何不算“倒春寒”?


毛留喜表示,“倒春寒”在气象上有明确标准,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 34816—2017》,“倒春寒”主要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倒春寒的“倒”字,就体现在前暖后冷上。一般北方多发生在4月至5月,南方多发生在3月至5月。


“这次降温过程还达不到‘倒春寒’标准,并且对农业影响不大。”毛留喜介绍,目前,北方刚进入春季,冬小麦处于越冬、返青或起身期,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果树尚未开花,降温对北方冬小麦和果树影响不大。近期的天气过程,不会使北方发生“倒春寒”灾害,降水反而会促进麦田增墒,对小麦返青起身有利,安徽北部等地前期旱情也有望缓解,利于冬小麦拔节生长。


同时,南方也形不成“倒春寒”灾害,南方水稻育秧刚开始不久,这次天气过程降温幅度不大、时间不长,不会造成大面积早稻烂种烂秧。


问题2

“倒春寒”会带来哪些影响?


“倒春寒”可谓是春季的常客,其影响范围遍及我国南北方。毛留喜介绍,在农业上,北方“倒春寒”主要影响冬小麦和果树。前春温度偏高,冬小麦进入拔节、孕穗、甚至开花期,果树进入开花或幼果期,抗寒能力急剧下降,后春冷空气侵袭,气温明显下降,形成“倒春寒”甚至遭遇霜冻危害,会对冬小麦和林果(如桃、杏、核桃、葡萄等)产生很大影响,严重时导致大幅度减产、林果甚至会绝收。


对公众来说,“前期暖、后期冷”,气温跌宕起伏,也容易感冒着凉。气象专家提醒,南方地区的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即将“上线”,公众需关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并随身携带雨具。同时,中东部地区气温下降明显,公众需及时增添衣物,做好保暖措施,谨防感冒。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景曦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中国气象局答新京报:未来一两周内不会出现“倒春寒”
时事
5天飙升20℃,两天狂跌18℃,南方的这个春天这么癫的吗?
新京号
“坏回暖”要来了?中央气象台解读
时事
立春后北京现“今冬以来最冷一天”,体感温度最低接近-20℃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