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聆听那些被流量逻辑所排斥的边缘经验
新京报 编辑 王青 罗东
2022-03-15 14:44
在2021年12月,《新京报·书评周刊》向日常有联系的作家、学者发出了一份问卷调查,邀请他们回答三个关于思考和阅读的问题,最终收到74份回答。我们将陆续推送部分回答。本篇内容为兰德尔·柯林斯、兰小欢和袁长庚等三位学者的回答。

最初的构想里,“人文阅读思想图谱”只是一次出版建议收集尝试——业界需要了解学界发现了哪些闪光的作品,学界也希望出版界能够关注到他们发现的璞玉。于是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书评周刊集全编辑部之力,向与我们有联系的人文学者、创作者问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您在2021年持续思考的问题;

您在2021年关注到哪部未引起足够关注或未引进出版的作品;

您期待看到怎样的中国原创作品。


最后我们获得的远远超越了“建议”的层次。随着新年的来临,编辑部共收回了74份回答,总字数逾5万字。情感与思辨密度兼具的文字织就一份呈现关联传统与现代、未来与当下的阅读思想图谱,他们以自身生活或研究为维度的阅读与追问,记录下了虽然蜿蜒动荡,但对真挚的爱、对重塑人与人的连接依然充满渴望的2021。


本篇内容为兰德尔·柯林斯、兰小欢和袁长庚三位学者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


1、持续思考的问题


兰小欢,经济学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兰小欢:国企改革。

袁长庚,人类学者,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助理教授。

袁长庚:2021年是疫情暴发的第二年。我们渐渐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或许我们会跟这个时而凶险时而让人厌烦的状况长久相处。天下太平日久,我们已经忘了历史上这种在逼仄空间里生存的各种心得和智慧。因此我尤为关注在各种沉寂、黯淡、退行、低落状态下所累积的书写,尤其是那些在外力难以被扭转的背景下勉力维持自我整全的历史记忆,比如新近出版的《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邱捷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5月。


2、值得关注的图书

兰德尔·柯林斯,社会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兰德尔·柯林斯:我在2021年阅读并且想要推荐的是2019年出版的《情境式的崩溃:理解暴力抗议和其他令人惊讶的结果》(暂译,Situational Breakdowns: Understanding Protest Violence and Other Surprising Outcomes),作者是安妮·纳索尔(暂译,Anne Nassauer)

我认为,在短视频和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数据时代里,纳索尔的书是社会学领域的一个划时代突破。她的书通过研究抗议示威的转折点,特别是示威活动中情绪表达的视觉符号,很好地展示了潜在的暴力何时可能发生或者不发生。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如何避免暴力冲突发生的最乐观的证据。


《情境式的崩溃:理解暴力抗议和其他令人惊讶的结果》(暂译,Situational Breakdowns: Understanding Protest Violence and Other Surprising Outcomes),安妮·纳索尔(暂译,Anne Nassauer)著,牛津大学出版社,2019年。


袁长庚:我在2021年所读过的最重要的一本书是香港中文大学张历君教授所著的《瞿秋白与跨文化现代性》。我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张老师正在着手研究瞿秋白,并且已经听说他会用一种极为辽阔的视野解释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饶是如此,真正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感慨、叹服。张老师是极为沉静而又聪慧的文史研究者,他把思想史、文化理论、文学批评乃至宗教学、社会学的方法融于一炉,展现了这个革命领袖的精神图谱。


《瞿秋白与跨文化现代性》,张历君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

3、期待的原创作品


兰小欢:乔纳森·利维(Jonathan Levy)的Ages of American Capitalism: 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是2021年出版的新书,目前还没有引进翻译。国内读者应该多了解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历程。虽然这本书是个大部头,但通俗易懂,切入点很好,可读性很强。

Ages of American Capitalism: 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Jonathan Levy, Random House, 2021.4.

袁长庚:我所关注的一直是经验,尤其是被网络时代流量逻辑所排斥的异质的、边缘的经验。我希望出版界能引进一些小型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验记录,比如第三世界国家的近代史、社会学、人类学、非虚构作品。


作者|兰德尔·柯林斯、兰小欢、袁长庚

编辑|青青子、罗东

校对|柳宝庆

相关推荐
《跳楼机》的“专升本”:大众文化的评价标准变了吗?
文化
五一“进阶考”:谁在从网红潜力城市迈向实力城市
智库
“手机式童年”:虚拟的世界与具身的焦虑
文化
钱理群:关于自己最后人生的两个设想
文化
《如何成为一只猫》:禅修猫和我们的躁郁狂
文化
“喵星人”为什么对人类喵喵叫呢?大概是在训练照顾者
文化
​理解彼此的差异,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基础|《我,你,我们》
文化
家世、情缘与学术:说不尽的陈寅恪
文化
诺贝特·埃利亚斯论体育:遥远过去的“粗鲁”
文化
千山已尽一峰孤:作为边缘与中心的宋代四川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