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国货老字号和它的听障职工们
新京报 记者 阎侠 吉喆 编辑 郑艺佳
2022-03-02 08:50
在北京,有一家国货美妆老字号品牌“迷奇”,自诞生以来,始终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就业。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实地探访迷奇生物,了解他们“无声”的故事。



长期以来,残障人士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在北京,有一家国货美妆老字号品牌“迷奇”,自诞生以来,始终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就业。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实地探访迷奇生物,了解他们“无声”的故事。

 

百余名残障职工的“家”

 

沉默、不喜与人交流,习惯于一个人默默打球……这是冯浩听力被剥夺,失去人们习以为常的有声世界后的日常。

 

自聋哑学校毕业后,冯浩入职迷奇生物,成为了一名车间工人。在这里,他发现身边很多同事都存在听障或者其他行动障碍,健全的同事则会主动与他用手语交流。慢慢地,冯浩感受到自己不再“特殊”,他变得开朗,也有了朋友。

 

“同事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我的领导很尊重我的爱好,他非常支持我去参加篮球比赛。”冯浩用手语笑着告诉记者。

 

现如今,冯浩已在迷奇生物工作10年,对于这个“家”,他的归属感越来越强。

 

“迷奇”是一个诞生于1987年的国货美妆老字号品牌,也是北京市民政工业总公司下属最早的一批福利工厂之一(前身为北京市亚美日化厂),至今已有35年历史,是首都集中安置残疾群体就业人数最多的福利企业,其生产车间90%以上是残障职工。

 

据介绍,诞生之初,北京市亚美日化厂的主要社会职能便是集中安置残障人士就业,建厂至今,已累计安置了以聋哑人为主的近300名残障职工,不仅给予他们实现梦想和精彩人生的平台,又给这些残疾人家庭带去稳定、幸福与和谐,起到了“安置一个人,帮助一个家,稳定一大片”的社会稳定机制作用。

 

2月24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来到北京迷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迷奇生物”)探访,一进门,便见到一位听障职工在前台负责访客登记工作。

 

在各个楼层参观过程中,记者注意到,遇见的残障职工明显多于健全职工,他们会友善地与人打招呼,平和的脸庞上挂着淡淡的微笑。

 

迷奇生物总经理张志利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在岗职工接近200人,其中65%以上是残障职工。”

 

10年工龄仍算短,残障职工主动离职率为0

 

残障人士就业有多难?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在全国持有残疾人证的就业年龄段的1755.3万城乡残疾人中,已就业残疾人942.1万”,即在全国持有残疾人证的就业年龄段的城乡残疾人中,未就业比例超过45%。

 

迷奇生物员工王健(左)、李腾腾(右)

 

王健是一位聋哑人,4岁时发生的一起医疗事故,让他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声音。

 

面对人生的无常,王健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学习了PS课程,2007年,他成功在一家照相馆找到了工作。

 

但是聋哑人与正常人之间天然存在沟通障碍,王健回忆:“当时我给他们修照片,他们就给我指哪里要改,但是没有翻译,我并不能准确知道他们想要改成什么样子,工作的时候心情就会很烦躁,很难坚持下去,就辞职了。”

 

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又换了几份工作,但均干不长久。直到2012年,他来到了迷奇生物。

 

起初,王健是在车间工作,负责在生产线上封箱,后来又调到打号组,由于工作态度积极、业绩表现突出,几度转岗之后,现在王健已经离开了车间,在办公室里从事统计工作。

 

截至目前,王健已经在迷奇生物工作10年了,在他心里,迷奇生物如同家一般温暖亲切,他用手语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我很感谢迷奇生物,这些年工资一直在涨,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儿子很健康,我可以养活他们。在迷奇生物工作,我感觉到自己也在为社会做贡献,我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很有成就感。”

 

张志利告诉记者,“在迷奇生物工作10年已经算比较短的工龄了,我们这边残障职工主动离职率为0,已经有一批残障职工顺利退休了,他们的工龄比我都长,有三四十年了。”

 

“残而不废”,可视化流程助力职工顺利上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自迷奇生物方面获悉,公司的残障职工主要来自聋哑学校等渠道,属于定向接收,不面向社会招聘。

 

就具体残疾程度而言,迷奇生物的残障职工主要是听障人士,此外也有一些智残和肢残人士,从事一些辅助性工作。

 

为了能让残障职工顺利工作,迷奇生物的很多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也与其他企业不同。

 

比如,在健全职工入职之前,会被充分告知公司的职工构成情况,要求健全职工必须尊重和爱护残障职工;公司内部会开展手语培训,尤其是开会的时候,会有专人负责翻译会议内容给残障职工;车间内,所有的生产流程都配有可视化图片,确保残障职工能看懂、能操作、不出错……

 

迷奇生物也非常关注残障职工的内心世界,用张志利的话说:“要让他们有归属感和成就感,他们是迷奇生物的主体,要让他们有主人翁精神。”

 

比如,迷奇生物自去年起组织了一个周周唱国歌的活动,要求全体职工每周在一楼跟着视频唱国歌,视频同样配有手语翻译,无法发声的职工可以跟着做手语,“在这个过程里,残障职工会很有参与感,也可以提升健全职工对残障职工的认知,拉近职工之间的距离,我们之后还打算组织一场比赛,评选谁的手语国歌唱得最好。”张志利告诉记者。

 

迷奇生物总经理张志利

 

张志利自毕业之后便一直在民政系统工作,目前已在迷奇生物工作10年,他感觉到:“要解决残疾人在就业和融入社会方面遭遇的困难,首先要解决的是认知层面的问题。”

 

“大众不应该戴有色眼镜来看待残疾人,这只会让残疾人的路越来越窄。要给大众,尤其是残疾人普及‘残而不废’的概念。在我们身边,也的确有很多身残志坚的例子,他们虽然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有缺失,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他们甚至可以比很多健全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张志利说。

 

企业助残难逃“灵魂拷问”,保福利还是打市场?

 

大众对于“迷奇”这个品牌或许有些陌生,但你一定听过其姐妹品牌“大宝”。与“大宝”不同,“迷奇”布局中高端市场,多年来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等海外市场。

 

作为一家化妆品企业,迷奇生物也是需要盈利的,这样才能让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而迷奇生物的情况是,“虽然我们安置的群体很特殊,但是我们从事的行业是充分市场竞争的。也就是说,我们是慢速在跟其他快速的企业赛跑。我们也想加大销售端的宣传力度,去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但这是需要资金的,而我们的资金并不充足,与同行相比,我们的人力成本很高。”

 

张志利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去年,我们有一批货,需要生产150万片面膜,我们一条生产线(需要20到22个残障职工)工作8小时的产能是6000盒。当时要货比较急,为了赶单,我们花6万元从南方买了一台自动面膜机,这台机器8小时能生产18000盒,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而且机器可以延时运行,产出量可以进一步增加。”

 

也就是说,就该面膜产品而言,“一台自动化机器1天的产能等于20个残障职工3天的产能。”张志利说。

 

在这样一个福利企业,张志利常常要面对一个取舍问题:“是拿资金打市场更多一些还是保福利更多一些?”


“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马上想到,我们的主要职能是安置残疾群体就业,那就先保福利多一些,市场可以慢慢赶嘛。”张志利表示,“我们和民营企业最大的不同是,作为国有集中安置残障职工就业的福利企业,我们得到了很多政策支持,政府对我们的帮助力度也很大。”

 

张志利回忆道:“几年前,北京市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当时我们工厂就面临搬迁的问题,需要搬到五环外,但是我们的职工很特殊,对他们来说,工厂搬迁会有很多不方便,最后政府考虑到我们企业对残疾人的安置功能,就没有搬。”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整个消费品市场都在疲软,我们的境况就更差了,运营资金不足。这个时候,上级单位及时给予了援助,让我们能够顺利经营下去。” 张志利说。

 

福利企业不等不靠,“指尖舞者”直播带货

 

虽为福利企业,但是迷奇生物主张“不等不靠”,身处一个充分竞争的化妆品市场,迷奇生物自身也在积极谋生存求发展。

 

据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迷奇”三分之二的销量来自国外,一度风光无限。2008年,“大宝”品牌股权整体转让之后,“迷奇”成为北京唯一的“真国货”美妆老字号。彼时,国内电商蓬勃发展,迷奇生物开始将重心转向国内,并积极拥抱电商。

 

最近几年,迷奇生物启动了“指尖舞者”项目,帮助残障职工培训新媒体和电商技能。通过培训,迷奇生物的部分残障职工掌握了很多新媒体技能,包括短视频制作、直播等。

 

迷奇生物员工冯浩

 

冯浩便是迷奇生物内部培训出来的主播之一。在采访过程中,冯浩多次用手语表达:“希望公司越来越好,希望迷奇越来越具有知名度。”在他看来,公司名气越大,订单就会越多,效益就会越好,就能安置更多残疾人来此就业。

 

对于主播这份工作,冯浩说,他非常喜欢有人愿意和自己交流,直播也是自己的主动尝试,看到大家的评价较高,他很开心。

 

据了解,“指尖舞者”项目开展至今,参训人数近600人(包括社会上的残疾人),累计完成销售额近80万元,为残障职工累计创收近40万元。

 

张志利告诉记者:“尽管我们深知缩减人力是快速实现盈利的一个途径,但是我们不会这样做。作为国有集中安置残障职工就业的福利企业,我们也要做大自己,我们的愿景是能够安置更多残障职工。”

 

带领着半数以上的残障职工,迷奇生物要怎样做大呢?张志利给出的答案是“技术积累+文化赋能,双轮驱动”。

 

“我们会持续努力,积极开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竞争中用力拓展市场,从员工到企业,我们会持续升级。”张志利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郑艺佳 校对 柳宝庆

图片 实习生张茜茹摄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产业助残新空间

相关推荐
中国品牌 十年筑基|中国力量铸就中国品牌
商业
中国品牌 十年筑基|新需求升级新消费,大市场培育大品牌
食品
“有咖有味”、形式多样,北京高校开展疫情防控“大思政课”
教育
抗疫志愿者中的青年:变身“大白”,练成服务保障“多面手”
北京
上海茂兴路71号,32位盲人被“看见”
时事
朝阳临控社区的白发志愿队:记性反应都慢了,但我们更理解老年人
时事
残疾人就业突围:今后身边有残疾同事,会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时事
履新河北省委书记第二天,倪岳峰带领省领导赴西柏坡调研学习
政事儿
北京残疾人高等教育:让阳光照进生命的裂缝
时事
在北京,“与众不同”的人们正走出家门
时事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