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GDP 超全球平均水平,意味着什么 | 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 编辑 李潇潇
2022-03-01 20:17
接下来,我国需要在发挥自身韧性优势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变,持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真正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图/新京报贝壳财经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80976元,比上年增长8.0%。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指标,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GNI)门槛为1.27万美元,2021年中国人均GNI 1.24万美元,已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此前,国新办就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表示,我国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北京市某商圈开展消费季活动,消费者经过户外展销现场。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考虑到巨大的人口规模,无论是人均GDP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还是人均GNI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这些数据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背后体现的是中国经济运行平稳且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技术持续进步,社会保障力度加强,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公报》数据显示,2000至2021年中国人均GDP增长超过9倍,总增幅达到919.6%。与之同步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2021年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46380元/人,比上年提高8.7%。再就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快于人均GDP增速,与GDP增速同步;其中脱贫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实际增长10.8%,快于整体。在内外环境的变化、影响和约束之下,这些成绩的确来之不易。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目前仅仅是接近高收入国家的下限标准,距人均GDP 3万美元以上的发达经济体门槛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交织在一起。接下来,我国需要在发挥自身韧性优势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变,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持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真正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
▲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8.1%。新京报 陈冬 制图
当前所处的“十四五”时期,正是我国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只要能保持5%以上的经济增长,就可以步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为此,既要继续做大“蛋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挖掘和激活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以改革引领、开放支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应对和解决发展当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创造物质基础与必要条件;也要分好“蛋糕”,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同时提高社会流动性。以更加均衡、包容的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以经济视角观察,如果说,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主要在供给侧,那么,随着人口红利消退,从当下到2025年,来自需求侧的制约也越来越突显。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将经济发展概括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等四大阶段,前三个阶段的经济增长都是往上走,而转向财富驱动时,经济增长则会减速甚至停滞。从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来看,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与创新驱动、财富驱动两个阶段的过渡状态相契合,亟须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也就是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结合。
▲江苏省某纺织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在忙碌作业。图/新华社
战略环境的动态变化,呼唤加快塑造新的发展格局。前几年,我国经济政策重点较多关注在供给侧。如今,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诉求下,需要在不放松供给侧的同时,也更加着眼于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进一步关注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补上需求侧的短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随着“低垂的果子”所剩无多,想要开启并长期获得新的人口红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提升。一方面,持续强化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大人力资本要素投入;另一方面,有赖于制度变革为发展新经济扫除障碍,促进人力资本升级和技术进步,重振全要素生产率,回到大力支持创新模式,赢得制度红利、创新红利和改革红利。可以相信,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本,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并做好分配体系和社会安全网建设,将有望破解我国在特定阶段遭遇“成长的烦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跳出“高收入门槛效应”,在持续充分挖掘经济潜能的同时,源源不断创造新的内生增长源泉。特约撰稿人 | 朱克力(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CiNE首席研究员)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