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新闻8点见丨最会炒菜的冬奥裁判:“跨界”背后是热爱在发光
新京报
2022-02-19 07:37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不论是运动员,还是幕后工作者的追梦故事都令人动容。最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位食堂厨师请假去冬奥会当技术官员了!“食堂厨师”是如何和“裁判”挂钩的?这位不同寻常的厨师,有什么特别的经历?

 

故事的主角是中国石油大学厨师明志祥,他在此次冬奥会成了NTO(冬奥会国内技术官员)的一员,作为冬季两项的处罚圈记录员参与其中。

 

看过明志祥的履历就会发现,冰雪才是他人生的主线:10岁进黑龙江省虎林市体校,多次参加省和全国的比赛,曾获得全省第四、全运会第六等比赛名次。1985年,他凭借出色的成绩,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滑雪队,并获得全运会第三名的好成绩。此后,因在运动中受伤,明志祥从滑雪队退役。



即便是退役,也没让他放弃对冰雪事业的热爱。以冰雪运动为核心,他用职业生涯、业余时间不断拓展延伸自己的志趣。利用业余时间考取冰雪项目裁判员资质后,明志祥担任了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运会的冰雪运动裁判。而今,走到了组织难度升高、复杂程度加大的冬奥会,明志祥发光发热的舞台也更大了。

 

此次北京冬奥会,像明志祥这样续写自己“冰雪情缘”的人还有很多,这些“追梦人”同样值得敬佩。

 

赛场上,他们以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公正公平地对待各国运动员,确保赛事活动顺利完成。赛场下,他们有着世俗中的凡人生活,又把冰雪作为另一项事业,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乐趣,这样的人生同样足够精彩。阅读全文>>>




2月18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完成了最后一次全要素彩排。闭幕式的演出准备得如何?有哪些看点?近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带你提前揭秘北京冬奥会闭幕式。

 

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一片雪花的故事”“微火炬”等创意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沙晓岚透露,冬奥会闭幕式还将以“一片雪花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体现奥林匹克“更团结”的理念。

 

沙晓岚还告诉记者,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奥之城”,“双奥”的理念也将在闭幕式上“感动呈现”。在闭幕式的火炬熄灭环节,主创团队也将有意识地与开幕式呼应,雪花影像层层熄灭,最后雪花中心的火炬熄灭。



同时,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我们将以短片回顾的形式,看到很多振奋场面的重现,包括谷爱凌、苏翊鸣以及各国运动员的难忘瞬间,让我们再度为他们叫好、向他们致敬。另外,还有一个感动瞬间的短片,来展现中国好客之邦、礼仪之邦的风采。

 

作为北京两次奥运的参与者,对比2008年的工作,沙晓岚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们要展现中国悠久的5000年灿烂文明。现在我们要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我们的科技创新,这也是我们文化科技自信的表达。阅读全文>>>




“青蛙公主”谷爱凌再得一金!2月18日,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为中国代表团摘下第8金,个人首届冬奥会之旅也以2金1银收官。“青蛙公主”如何看待已经结束的三项比赛?她又将如何规划冬奥会后的生活?

 

谷爱凌曾写过一篇关于认识恐惧的文章,将其分为兴奋、压力和不确定性三部分。在结束个人首次冬奥之旅后,回顾所参加的3个项目,每种情绪所占的分量,她也逐一进行了解读。

 

大跳台项目,谷爱凌最后一跳完成了从未有女运动员完成的1620。她透露,站在出发台上,百分百都是兴奋,因为不论能否成功落地,都没有压力。到了坡面障碍技巧,谷爱凌凭借最后一轮高水平发挥,“逆袭”摘银。再回忆当时的心理,“青蛙公主”坦言80%是兴奋,压力只占20%。最后一项U型场地技巧也是谷爱凌优势最大的项目,她认为压力涨到了40%,剩下60%是兴奋。“压力确实大一些,大家都说这是我的强项,希望我拿金牌。但我最大的目标永远是享受和热爱,同时我也想赢,毕竟是奥运会比赛。”



谷爱凌为中国代表团拿下本届冬奥会第8金,纪录进一步被改写。她认为,打破纪录始终值得骄傲,这是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最好的体现,她也为此而骄傲。在她看来,中国冰雪的成长不仅体现在竞技体育的成绩上,还有从业者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运动员无论是否参加了这次冬奥会,都有一颗热爱冰雪运动的心,并不断努力学习进步,这也让“青蛙公主”备受激励。



谷爱凌有两大梦想——考上斯坦福大学和拿奥运金牌,如今都已实现,而且是大丰收。更让她开心的是,妈妈和姥姥也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

 

接下来,谷爱凌就要为秋天入学斯坦福做准备。被问到理想的专业,她的答案与坚持滑雪一样——热爱最重要。18岁的姑娘希望利用2年后才确定专业的机会,先多尝试,再作选择:“我现在挺喜欢物理的,但是也特别喜欢写作,完全不知道(怎么选)。”

 

她透露正在写一本书,素材就是多年攒下来的日记,“我的成长过程很有意思,很特别,所以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谷爱凌希望,当她老了,这些不断突破界限的过程能与人们分享。阅读全文>>>




同日(2月18日)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中国队选手宁忠岩滑出1分08秒60,获得第5名,距离站上领奖台只差了0.12秒。面对接下来的最后一战,宁忠岩表示,他将力争不留遗憾。

 

“对于今天(2月18日)的表现,我还是挺满意的,正常水平发挥出来了,也是我在平原(冰场)的个人最好成绩。”不同于1500米比赛赛后的失落,2月18日的宁忠岩显得比较轻松,他表示已经尽了全力。

 

时隔10天再次回顾男子1500米比赛的“失利”,宁忠岩认为,个人冬奥首秀而且是主场作战,反倒在主项上束手束脚,“我赛前太紧张了。”过去这些天,从队友、教练到家人,宁忠岩通过和大家倾诉的方式调节心理状态,这才有了今天(2月18日)的正常发挥。



先后获得男子1500米第7名、男子1000米第5名,按照赛程安排,2月19日,宁忠岩还要参加男子集体出发的比赛,他将力争不给首届冬奥会留下遗憾,“集体出发这个项目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偶然性比较大,我主要还是把技战术完整地发挥出来。”阅读全文>>>




你对花样滑冰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优雅、激情,抑或是……你是否也好奇花滑不同节目之间迥然的气质是如何形成的?比赛分数中的“表现”(PCS)又怎样去判定?其实,这一切的核心和起点,就在于音乐。

 

众所周知,花样滑冰的评分分为“技术分”和“表现分”两部分。其中,技术分重点考察运动员在节目中规定技术动作的完成,而表现分则包括了:滑行技巧、衔接技巧、表演、节目内容和音乐表达五个维度。在其中,至少后三项都直接与节目中音乐的选用和演绎相关。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音乐指导了运动员在节目中的整体节奏、情绪、速度和力度。运动员怎样去理解音乐,并结合自身能力去诠释它,就成为了他们在表现分中取分的关键。



在选择好合适的音乐素材之后,选手和他们的音乐制作人需要将这些乐章切成碎片、重新编辑乃至加入原创的作曲,以令它符合节目所需的情绪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花滑赛场听到的许多音乐都和我们熟知的版本非常不同。

 

某种程度上,花样滑冰会类似于一个冰上的“体操+舞蹈+音乐剧”比赛。但有趣的是,除开规定的技术动作之外,花滑呈现出了难以置信的自由度。在四个原则的指导下,花滑的音乐选择几乎涉及了人类音乐史上的每一个种类。



音乐是花样滑冰中至关重要的剧本,随着音乐的选择变得越来越自由,花样滑冰也逐渐充满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相信这项运动与音乐的深度融合将为花样滑冰爱好者们带来更多的欣赏趣味,也会令更多的音乐听众走进花样滑冰的世界,而越来越多花滑赛场上的中国音乐,也会和北京冬奥会一道,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爱上中国的契机。阅读全文>>>




还记得前几天热搜上的“DJ版喀秋莎”吗?俄罗斯奥委会队与美国队在冰球比赛中发生对峙,大打出手。相信大家和小编一样好奇,冰球比赛真的可以“合法打架”吗?冰球比赛上的身体冲撞,会有限制吗?

 

冰球发源于加拿大,也被称为“冰上曲棍球”。冰球比赛素来极具对抗性、观赏性,是冬奥会上场面最激烈的项目之一。冰球比赛允许双方队员有身体接触,允许进行合理的冲撞,但合理冲撞不等于打架。

 

国际冰球联合会旗下的各级别世锦赛、奥运会比赛,都明文规定赛场上不允许打架发生,中国冰球协会旗下的联赛及其他国内赛事也作出相同规定。冰球竞赛规则第141条明确指出,动手打架的队员将被判停赛。

 

但在北美职业冰球联赛(NHL)和大陆冰球联赛(KHL)中却允许在赛场上打架,不过这种打架有前提和限度,和普通概念的打架不同。

 

打架也是有规则的,基本流程是两名球员从眼神挑衅,到口头叫阵,再到扔护具准备,最后展开单挑。双方只能用拳头击打对方脸、鼻、口等部位,某一方被打倒在地意味着打架结束,此时裁判会将双方拉开,最后双方各被停赛5分钟。其次,冰球比赛中被允许斗殴的球员绝不能拿着球杆,或用冰鞋上锋利的冰刀相互攻击。按照冰球联赛的规则,双方必须脱下护具,只能用拳头解决问题。同时,冰球场上只能单挑,不允许打群架。



编辑 刘喆 李佳蓉 校对 刘军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