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教育部:双一流高校不再区分A类B类,避免划分“三六九等”
新京报 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2022-02-14 16:23
与首轮建设名单相比,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不再有“A类B类”的区分。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与首轮建设名单相比,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不再有“A类B类”的区分。

 

记者注意到,2017年公布的首轮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42所高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包含A类36所,B类6所;95所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而此次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则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对此,在2月14日的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解释称,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本来“A类B类”是分类建设的概念,但是在高校建设实践中就产生了对“身份升级”“升格”的追求。“C类的高校想进入B类,B类想进入A类,把精力放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上,这背离了‘双一流’建设特色发展、内涵建设的初衷。”

 

同时记者注意到,近日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到,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并强调了“逐步淡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身份色彩”。

 

洪大用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中国高校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要有世界一流的视野和格局。“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因此这次发布的名单中,淡化了之前名义上“A类B类C类”的分类,统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 

 

洪大用称,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李铭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市2025年高招工作规定发布 本科普通批可填报30个志愿
第一看点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是关于“失去”的艺术
文化
挑花眼?北大新学期开设通识核心课推荐
新京号
碳报第115期:碳市场扩围剔除“范围二”,绿电市场影响几何
财经
芜湖出台一系列奖补政策!
新京号
中国AI大模型测评报告:公众及传媒行业大模型使用与满足研究
科技
答案来了!2024高考考生关心的60个问题→
新京号
2024高考咨询,考生最关心的60个问题
新京号
2024年安徽新高考细则公布!
新京号
2024年安徽新高考细则公布!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