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奶酪与蛆虫》:一个独立思考的声音
新京报 编辑 张进
2022-01-15 16:19
我们致敬《奶酪与蛆虫》,致敬它见微知著的深刻洞见,洗练而生动的文笔,赋予了枯燥的文献档案以鲜活生命。我们更要致敬作者卡洛·金茨堡,致敬他在灰尘满布的档案丛林中披荆斩棘,从微观细节中发掘出一个平凡人物的非凡故事。

《奶酪与蛆虫》

作者:(意)卡洛·金茨堡

译者:鲁伊

版本: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7月


致敬辞


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的余晖沉入黑夜,但启蒙运动的黎明却尚未到来。变革的种子在长夜中沉默地酝酿,一个穷乡僻壤的小人物却发出独立思考的声音。他离经叛道的呼声最终将他推上了审判庭,他的生命也葬送在烈火之中。除了尘封的档案,他的生平湮灭无闻。但历史学家却最终还他以尊严。一个小人物的心灵宇宙,通过史家之笔,穿透时空的帷幕,直抵现代人的眼前。


我们致敬《奶酪与蛆虫》,致敬它见微知著的深刻洞见,洗练而生动的文笔,赋予了枯燥的文献档案以鲜活生命。我们更要致敬作者卡洛·金茨堡,致敬他在灰尘满布的档案丛林中披荆斩棘,从微观细节中发掘出一个平凡人物的非凡故事,他以严谨、深刻而富有温情的史笔,让我们相信,纵使渺小如尘沙之众,纵使独立思考的微光会隐没在漫漫长夜,也同样有着不被遗忘的尊严。


答谢辞


此次入选“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诚为殊荣。我对这份推崇认可深怀感激,而《奶酪与蛆虫》中文版得到的热忱响应,也让我颇受触动。《奶酪与蛆虫》如今被视为微观史的经典之一,但微观史这个词却从未在此书中提及。原因很简单:作为一种历史分析方法的微观史,是在由我这本书所引发的激烈讨论中慢慢浮现出来的。


梅诺基奥的这桩不寻常的案子,无论从证据来看,还是就内容而言,都与众不同,而它让我们得以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审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这,促成了本书的成功。这本书的可译性,与两个居于梅诺基奥自身体验之核心地位的主题有关:对政治权威和宗教权威的挑战,以及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之间的交织作用。这两个主题,很容易跨越疆域。

——卡洛·金茨堡



编辑|张进

校对|薛京宁

相关推荐
比尔·盖茨的首部自传,讲述叛逆少年的成长之路
文化
考上北大,她和奶奶成为校友
新京号
他们为什么选择文科?来自牛津大学的观察
文化
你有“AI焦虑症”吗?
新京号
《关系5.0》:技术正在重塑亲密关系,这一切如何发生?
文化
从哈佛到北大,他的研究让胃癌死亡率下降
新京号
北京图书市集妇女节限量福袋发售中
文化
DeepSeek“来袭”,教育企业抢滩背后的博弈与思考
教育
职场人,如何保护我们的“心”?
文化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