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怀柔区委书记郭延红:怀柔科学城全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李木易 编辑 张磊
2022-01-09 13:31
在怀柔工作生活的科研人员超过3000人,“聚人气、聚科研气”形成良好态势。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建设国家实验室,加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两会”期间,怀柔区委书记郭延红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介绍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进展。

 

谈怀柔科学城

中科院18个院所相继进驻

 

新京报:作为全国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备受瞩目,目前建设进展如何?

 

郭延红: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全国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去年,怀柔实验室挂牌组建,成为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当前,怀柔科学城全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9个在建科学设施平台全面提速,“十四五”科学装置设施平台加快布局落地。中科院18个院所以及清华、北大等高校科研团队相继进驻,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德勤大学等创新主体快速发展,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签约落地,在怀柔工作生活的科研人员超过3000人,“聚人气、聚科研气”形成良好态势。


怀柔区委书记郭延红。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京报:下一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还有哪些计划?

 

郭延红:未来,我们将深入落实“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战略行动计划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聚焦物质、材料、能源、生命健康、空间等科学方向,全力建设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实现更多突破,4 个以上大科学设施和20个以上科技研发平台建成投用,一流的设施平台集群高地基本建成。各类创新主体快速集聚发展,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不断发展壮大,更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硬科技加速器和孵化器将布局落地。

 

谈“科学+城”

2025年可提供约2.6万套住房

 

新京报:“十四五”期间,在怀柔科学城工作生活的科研人员预计将达到3万人。随着更多科学设施陆续运行,怀柔科学城将如何推动“科学+城”融合发展,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

 

郭延红:怀柔科学城建设上始终坚持推动“科学+城”融合发展。按照怀柔科学城规划,到2025年,怀柔科学城的城市框架要基本形成。我们提出提前一年即2024年实现这个目标,这既是科研人员大量入住的现实需求,也是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内容。

 

为此,我们要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让“科学+城”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教育方面,目前怀柔一零一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北京十一学校九渡河小学成为山村里的素质教育名校,青苗国际学校开学。同时,我们借助科学城资源,全区34所中小学实现科技副校长全覆盖。市教委批复的清华附中承办北京第三实验学校、中关村三小承办第七小学签约,正在加快落地建设。

 

医疗方面,我们采取“区办市管”托管模式,北京朝阳医院托管怀柔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托管怀柔中医医院,两家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同时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住房方面,为了让科学家“留得住、住得好”,我们坚持“职住平衡”“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理念,加强商品房、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等分类分级的住房保障供应,到2025年可提供各类住房约26000套,其中人才公租房及公寓约7800套。我们利用闲置厂房改造的凯利特人才公寓,签约入住率达到89.5%。

 

交通通勤方面,市郊铁路怀密线、通密线和京沈客专建成通车,通勤作用显现,每天有超过1500人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我们还投放了3800余辆共享单车,建设慢行系统,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谈发展高精尖产业

建设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特区

 

新京报:怀柔如何承接科学城建设的外溢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发展高精尖产业?

 

郭延红:我们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建设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特区,目前已集聚卓立汉光、中科艾科米等仪器和传感器企业99家。率先在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

 

同时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推进科学城、会都、影都数字化建设。抓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微中心”建设,打造科学城服务消费区、会都交往消费区、影都时尚消费区,提升长城文化消费带、精品休闲旅游消费带品质,激发老城区消费中心活力。

 

谈中国影都、国际会都扩容

正策划打造“永不落幕的电影节”

 

新京报:怀柔区提出推动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1”是生态,“3”是科学城、国际会都和中国影都。目前,国际会都和中国影都的建设进展如何?

 

郭延红:中国影都是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集聚了中影、博纳等一批影视核心资源,北京电影学院首批9个院系、1400余名师生进驻新校区,连续举办了7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目前,我们正在策划打造“永不落幕的电影节”,吸引更多市民“来影都过周末”。

 

雁栖湖国际会都成功举办过APEC会议和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按照中央批复的会都控规方案,将打造“服务国家顶层国际交往,可举办全流程主场外交活动的核心承载区”。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扩容提升,积极发展会议会展产业。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影记者 李木易

编辑 张磊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李木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市级金融部门调研怀柔企业
新京号
“地区出题、高校答题”,首都高校组团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
教育
尹力、殷勇到怀柔科学城调研,要求加快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新京号
尹力、殷勇到怀柔科学城调研,要求加快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北京
2025年2月6日怀柔新闻
新京号
北京市怀柔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隆重开幕
新京号
政协北京市怀柔区第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
新京号
2024年12月26日怀柔新闻
新京号
怀柔打造科学家钟爱的“一生之城”!《北京日报》头版报道→
新京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