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市人大代表李静:建设社区数字化出行适老设施,解决老年人出行难
新京报 记者 吴婷婷 王飞 编辑 陈静
2022-01-08 19:23
仅有20%的老人能够不求助于他人独立叫车。老年人的打车出行面临不会叫车、叫不到车、找不到车、不会支付等四大问题,迫切需要门槛更低的数字化出行服务。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婷婷)出行设施是帮助老年人走出社区、重归社会的必要支持。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静在调研中发现,出行设施建设成了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其妥善解决需要政府、社区、物业、出行服务平台等多方协同。因此她建议,推进适老的数字化出行设施建设,减少老年人居住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和不便,满足老年人维持生活独立、参与和融入社会的需求。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静。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现状:老年人线下打车出行等待时间越来越长

 

目前,得益于北京市公共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老年人搭乘公交车、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满足日常大部分出行需求,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出行仍存在一定不便。李静调研发现,根据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布《老年人出行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老年人出行目的地中,排名前列的有商超菜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其中医院和交通枢纽分别代表了老年人出行的两大类型,紧急出行和远距离出行,前者跟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后者则代表着老年人向发展型、享受型生活方式转变的需求。

 

在诸多老年人的反馈中,紧急出行、远距离出行时,老年人更依赖于打车这一交通方式。但是,老年人普遍反馈,他们所习惯的线下路边扬招打车方式,等待时间变得越来越长。

 

《老年人出行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4%的老人仍旧在路边扬招打车。同时,在使用过手机叫车的老年人中,仅有20%的老人能够不求助于他人独立叫车。老年人的打车出行面临不会叫车、叫不到车、找不到车、不会支付等四大问题,迫切需要门槛更低的数字化出行服务。

 

此外,李静表示,北京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中,社区更加重视社区内服务设施的建设,如社区道路设施、老年人休憩设施等,但是,社区除了公交站、地铁站外,缺乏其他出行服务设施建设。

 

建议:将出行服务纳入广义居家养老服务

 

李静建议,将出行服务纳入广义的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引入多种形式的、适合老年人的出行服务。

 

她举例说,2021年4月,朝阳区潘家园街道的劲松南路3号楼启用助老打车暖心车站。暖心车站由北京市社区服务相关单位与高德打车出行服务平台合作,作为数字化出行适老设施,帮助老年人“一键叫车”。暖心车站启用以来,有效缓解了老年人打车出行的“不会叫车”“叫不到车”“找不到车”“不会支付”四大问题,建议继续推进以助老打车暖心车站为代表的数字化出行适老设施建设。

 

此外,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在“15分钟居家养老宜居圈”的基础上,社区及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引入了出行服务平台的数字化出行服务,形成社区牵头、出行平台提供运营及服务、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提供使用引导的三方合作模式。三方合作让助老打车暖心车站有效解决了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的出行瓶颈,成为“15分钟养老宜居圈”的强力补充,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加立体化,建议在全市推广。

 

李静建议,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发挥社区活动中心、养老服务驿站等设施的作用,为老年人免费制作、发放数字化出行服务指南。同时,加大对相关企业的引导和鼓励力度,建议制定财政等方面的激励扶持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到数字化出行适老设施产业中,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协同发展产业生态。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影记者 王飞

见习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尹力到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接访,面对面听取诉求,要求带着感情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北京
尹力到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接访,面对面听取诉求,要求带着感情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新京号
专家建议:App适老化并非简单做“加减法”
智库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试运行开放,这座“无界公园”怎么逛?
北京
这些单位、校园和家庭入选全国文明名单!石景山靠得是什么?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
新京号
160 座 "小巨人",托起豆各庄居民 "大幸福"
北京
北京通州一小区新老物业交接难,区住建委:将作出处罚
时事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芜湖,吸引着他们,滋养着他们!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