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活化利用中轴线文化遗产,委员畅谈中轴线申遗保护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张建林 编辑 白爽
2022-01-05 19:41
如何更好地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如何让中轴线活起来?

当前,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以中轴线申遗保护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成为北京老城保护的重要路径,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案例。

 

如何更好地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如何让中轴线活起来,使其真正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今年北京“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带来了关于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的提案。


申遗应关注中轴线两侧廊道遗产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称,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市政协常委宋慰祖表示,目前,北京城市中轴线申遗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但就这种“壮美秩序”而言,中轴线不只是一根线,而是一条带,遗产点的选择不够全面、系统,导致中轴线体现京城的“壮美秩序”还不到位。


“中轴线申遗不应仅包括这条轴线上的遗产点,还应包括共同构成‘壮美秩序’的中轴线两侧廊道上的相关遗产,如大栅栏的传统老字号商业街、南城的会馆、名人故居和剧场、传统手艺工厂等。这样既能彰显中轴线的秩序特征,也能处理好重复申报问题。”宋慰祖说。


此外,宋慰祖呼吁真正实现城南中轴线古御道的步行畅通。2019年9月,南中轴路珠市口至天桥段的道路大修改造工程竣工。“但迄今为止,市民还无法真正实现通过步道感受中轴线文化。”


“我建议,去掉珠市口地铁站前的那一段交通隔离栏,在古御道穿行处增划人行横道线,路口加装交通指示灯,每天设定一些时段让游人徒步通过。急于横穿广安大街的人,仍可以通过过街天桥通行,从而实现这条历史古御道的真正贯通。”宋慰祖说。


邀请社区居民参与中轴线“活化大剧”


市政协委员、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表示,今年她有一份《关于建立中轴线活化大剧,强化文旅融合的提案》。


魏春荣认为,只有让遗产活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才能让中轴线在更大范围活起来、动起来、响起来。“我建议北京应有一个综合呈现中轴线文化价值的活化大剧。通过灯光舞美和AR等高科技手段,再现建筑群落的恢弘样貌及历史变迁;融戏剧、戏曲、音乐、歌舞等为一体,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将非遗元素挖掘出来,与中轴线文化巧妙融合。”


她表示,虽然申遗工作对其历史文化价值做了深入发掘和详尽阐释,但如何转化为大众的文化自豪感,仍是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除了各艺术院团的强强联合,也可以邀请周围社区居民等参加部分演出。市民和游客既可受惠于此,获得持续收入,又能提升文化自信和影响力,发挥好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具体而言,应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北京要抓住中轴线申遗的机遇,重视对自身历史文化的主动识别与深度挖掘,提升北京风情的知晓度、美誉度。这些都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统筹散落资源,制定相关扶持激励政策,联合各家艺术院团、民间机构等,真正做到文、旅、商三者相得益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其次,要进行遗产的合理适度利用。魏春荣表示,可以选择在古建内演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相互碰撞,全面展示中华文化之美,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配合剧目,因地制宜地开展有主题的氛围布置,鼓励利用周边资源建设特色文化惠民基地,以带动片区发展,造福民众。


“还可以积极推动演艺影视带动宣传,符合当下青年人潮流,充分展现北京古城兼容并蓄的多元魅力。发展如‘直播’‘云互动’等沉浸式体验性文化消费项目。积极配套开发夜游、文化遗址、光雕、灯光秀等产品,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全面提升中轴线厚重的历史感染力和连续完整的文化氛围。”魏春荣说。


在中轴线建“中华神树”“太阳飞鸟”雕塑


市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陈百灵带了《关于在北京城中轴线建立象征文化源点的“中华神树”“太阳飞鸟”雕塑的提案》。


2010年6月,民建中央画院副院长张士元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考证出了山顶洞人祭祀场所中出土的鹿角祭器,其上面的符号图案是“太阳飞鸟”,进一步确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源点。2011年8月,张士元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考证出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出土的二万五千年前古人类刻划在祭祀骨片上的纹饰是“中华神树”图案。


“‘中华神树’符号图案不但有树身、树梢、树根、地平线,还有方位,它和现在北京古城中轴线的方位相同,同属西北东南方位。”陈百灵介绍,在中国古文字中,中华的“华”字与“花”字和“树”字通假,同属相同文化理念。《山海经》中的相关内容和四川成都三星堆巨型青铜神树的出土都说明了祖先对神树的崇拜。此外,北京中轴线西北方位所对应的是北斗七星的星象文化,它与山顶洞人文化、王府井东方广场的祭祀文化一脉相承。


她认为,北京古城的源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中轴线与源文化融合,将使中华民族文化体系活起来。


陈百灵建议,在北京城中轴线上建立象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中华神树”“太阳飞鸟”雕塑,其具体位置可考虑建在永定门以北、天桥以南,天坛与先农坛中间的位置比较合适。


她还建议,把北京中轴线、中华源文化和星象文化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张建林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张建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2025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启动
北京
北京中轴线论坛在法国举办,“云上中轴”小程序国际版上线
北京
北京中轴线推动“活态利用”,文化走入日常生活
北京
申遗成功,立法跟进 北京新版中轴线保护法规通过
北京
尹力走进琉璃河遗址、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和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围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调研
北京
2025明文化论坛将于14日举办,设分论坛、文物专题展等
北京
尹力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要求厚植首都现代化建设文化底蕴
北京
今日亮相,北京西城南部地区新增一商业综合体
北京
“数字中轴”融媒体活动等获评2025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精品项目
北京
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启动,设置六大赛道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