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清洁取暖需守好“先立后破”底线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迟道华
2021-12-23 19:43
清洁取暖当然是发展的方向,但在实现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体谅民众生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承受能力。

▲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表示已经组织专人调查山海关清洁取暖“一刀切”问题。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针对此前媒体报道的河北山海关清洁取暖“一刀切”导致部分群众挨冻的问题,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12月23日表示,生态环境部对此高度重视,已经组织专门人员调查了解情况,督促地方迅速进行整改,并将继续关注整改情况。其还表示,北方地区冬季取暖是重要民生问题,清洁取暖工作应该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

 

“不立不破、先立后破”,这意味着,在实现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化的过程中,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安排,在没有找到、安排好新的替代方案之前,绝不能采取行政强力迫使民众告别传统方式,甚至直接挨冻。

 

民生至上,不是一句干巴巴的口号,而是沉甸甸的期盼,是扎扎实实的努力,是将百姓冷暖记挂于心的政策温度。无论如何,不能让老百姓在寒冷的冬天看着外边的冰天雪地,守着家里的冰锅冷灶。这不仅关系到地方政府治污,也关系到民众的生命权、健康权,绝非小事。

 

生态环境部的此番表态,不单单是针对山海关而言,其实也是对北方地区冬季取暖工作原则的确认。


▲2017年3月27日,环境保护部印发《高污染燃料目录》。图/生态环境部官网截图


一直以来,北方冬季取暖采用的是烧柴、烧煤等传统方式,不卫生也不环保,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语境下,尤显不合时宜,也不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取暖设施简陋,还容易引发火灾、一氧化碳中毒等安全事件。

 

但相延已久的习惯,改变总需要过程。地方政府也常常面临生态环境考核压力,此次山海关区清洁取暖“一刀切”,就是急于求成治理心态的反映。

 

从山海关区此前回应舆情的情况看,当地也做了一些帮助百姓取暖的努力,比如免费为古城居民发放安装聚能电暖器8308套(每户安装2-3套),安装电水暖炕199个,安装空气源热泵55台、电锅炉50台。今年又分两批次投资1200多万元实施电力增容和线路改造工程。另外,对更换门窗或增加外墙保温的居民,每项给予补贴500元至1000元等等。应当看到当地在保障居民供暖上的诚意。

 

但也应注意到,政府决策不能一厢情愿,而是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有机结合。

 

北方冬季取暖关系到千家万户,各有各的不同情况,能不能用电替代烧柴烧煤,需要充分调研,协调安排,给居民足够的政策窗口时间。

 

清洁取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实现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体谅民众生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承受能力。不能动辄“一刀切”,以封堵为政策设计和执行的最高原则。

 

根据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对外发布的《高污染燃料目录》,木炭等辅助性燃料不属于目录管控范围。在不少农村地区,也并没有禁止烧柴取暖。所以,禁止烧柴取暖、封堵炉灶,这种治理措施应当尽力避免。

 

前不久,山西运城两名老人因使用吊炕取暖,被当地通报。诸如此类的做法,不仅会损害民众利益,也会影响地方形象。因此,生态环境部的表态也不只是对某一个地方而说,全国各地都当引以为戒。天寒地冻,推广清洁能源有必要,但民生保暖更重要。

 

在推广清洁能源上,地方政府也不妨加快科学决策的步伐,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地方的取暖方式,以此不断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真正让民众感受到政策“暖意”。


新京报特约评论员 | 任君(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实习生 | 黎志栋

校对 | 吴兴发

相关推荐
对话赵忠秀:美国孤立不了中国 | 新京报专栏
观点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第一看点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首都电网实现创新发展
北京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一周碳要闻: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碳报第128期)
财经
新京报联合北京消协发布“双11”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
科技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