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新京报 记者 徐美慧 陶冉 编辑 刘梦婕
2021-12-08 11:36
到2035年,北京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

新京报快讯(记者 徐美慧)12月8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介绍,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消除劣V类水体;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步提升。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闻发布会现场。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到2035年,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


刘贤姝介绍,在“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首次进入“30+”,5年降幅超过50%,8个区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市域面积约80%;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


新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未来五年的生态环境提出了目标和要求。


刘贤姝介绍,规划分三大部分、共八章,涵盖成效回顾和形势分析、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以及六方面具体措施。


在系统观念方面,规划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性推进,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注重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深化本地和区域协同共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目标导向方面,规划明确,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承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生态环保各项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目标和任务,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力争实现新突破。


在问题导向方面,规划着眼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差距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难点,聚焦市民反映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和治理能力不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规划明确提出了2025年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


对于2025年,规划从发展更低碳、空气更清新、水体更清洁、土壤更安全、生态更宜居5个维度,共设置了16项目标指标,包括受关注的碳排放强度、PM2.5年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重污染天数比率、劣V类水质河长比例、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


到2035年,规划提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更加充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广泛自觉,碳排放率先达峰后持续下降,碳中和实现明显进展,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绿色共建,深化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刘贤姝介绍,规划围绕推进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防控环境风险、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等6大方面,设置了主要任务,明确了任务“进度条”。


北京将全面推进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低碳转型,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完善碳排放控制管理制度,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构建法制化、市场化、精细化的低碳治理体系,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北京将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重点,聚焦机动车、生产生活、扬尘等领域,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专项行动,推动核心区超低排放区建设,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


在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方面,以消除劣Ⅴ类水体为重点,抓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逐步恢复河湖水系的水生态功能。在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方面,聚焦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领域,深化预防和管控。


同时,北京将保护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拓展绿地空间,推进生态治理与修复,开展生态文明系列示范创建,强化生态监测监管体系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编制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在强化环境风险有效防控方面,北京将提高危险废物收处能力,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健全环境应急风险防控体系。


在突出区域协同方面,将推进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以绿色办奥为契机,以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两翼”绿色共建为牵引,进一步深化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此外,北京还将突出多元共治,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健全领导责任、企业责任、全民行动等体系,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刘贤姝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将抓好规划落实,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北京。”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摄影记者 陶冉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危卓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陶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媒体纵览 | 生态环境部:力争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新京号
生态环境部:力争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第一看点
中央督察组进驻期间,部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被抓现行
政事儿
要茂盛:廿载求索,为公众健康筑起“隐形”屏障
新京号
今年能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需开启“打地鼠”模式
时事
“夏练三伏”有“专属收益”?专家:运动不当或危及生命
体育
多笔钱到账!
新京号
早安北京0711:最高34℃,早晨有轻雾;北京发布提振消费24条
北京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新京号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