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延庆石京龙滑雪场内,国网北京电力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的队员正在训练。由于滑雪场高级道尚未开放,队员们只能在中级道训练,雪道的难度对他们来说完全不在话下。
随着一阵洁白雪沫扬起,队员艾士奇在距离摄影记者相机大约1米的位置帅气地停了下来,并喊话:“大哥,把我拍帅点儿啊!”
他们是一群从体育院校毕业的专业运动员,为保障冬奥会来北京学习电力运维技能,如今的他们有了一个新身份——国网北京电力首支“跨界特种部队”。他们的使命是在北京冬奥会延庆高山滑雪赛区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现在,这支由专业滑雪运动员组成的电工队已经进入冬奥时间。
延庆石京龙滑雪场内,运维班的队员正在进行滑雪训练。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运维班成员经过层层筛选
刘正是国网北京电力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班长,他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专业是滑雪,在学校整整学了四年,是一名真正的滑雪运动员。他的队友们有的和他是同一所院校毕业,有的来自于河北体育学院,无一例外全是滑雪专业的毕业生。
队员们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26岁,尽管年轻,但他们对于自己的滑雪技能都非常自信。艾士奇是一名特别活跃的队员,看到记者拍摄,身着滑雪服、脚踩滑雪板的他和其他队员纷纷从雪道上滑下,展示了炫酷的“冰球刹”。
艾士奇告诉记者,在加入北京电力“跨界特种部队”之前,他已经拿到了中国和瑞士的两份滑雪职业资格证书。
其实,不仅是刘正和艾士奇,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的所有成员都经过精挑细选。国网北京延庆供电公司冬奥供电服务中心主任贾孟丹说,运维班的大部分队员来自体育院校老师的推荐或同学互荐,经过初步筛选后,这些运动员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北京电力的工作人员、滑雪专业人员一同面试,“主要是看运动员的滑雪技术技巧,因为我们要为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服务,所以专业技能必须过关。”贾孟丹说,应聘人员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进入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入选比例约为1:3。
北京冬奥延庆赛区,队员对电力设备进行巡检。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硬着头皮“啃”电力专业知识
电力运维是一门相当专业的技术,这群年轻的滑雪运动员能扛起冬奥会高山滑雪赛场的电力保障重任吗?刚开始,这群年轻的小伙子自己心里都没底。
“那是真难啊!”回忆起刚开始学习电力专业知识的日子,刘正直摇头,“我们都是体育生,别说是电力那么专业的知识了,就连中学的内容有些都记不住了。看到电力课本上那些英文字母U啊、A啊,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
怎么办?刘正只能硬着头皮“啃”书本,课堂上“啃”,下了课在宿舍里“啃”,凭着这股子韧劲儿,他终于把需要掌握的电力知识熟记于心。
在服务冬奥赛场时,队员们需要穿着滑雪服、踩着滑雪板,同时还要在身上背一个电力工具包,实现“单兵作战”或组队“作战”。在训练时,刘正展示了工具包里的装备——不仅有测量工具、通讯工具,还有安全工具,比如安全绳,它主要用于地势比较险峻的地方队员的自我防护。此外,还有充电宝、照明手电等。
在北京电力的这个“跨界特种部队”里,电力专业技能的考核一天都没有松懈。贾孟丹说,队员们除了每周开展体能训练、滑雪训练,最耗时间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完成电力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的老师全都是来自北京电网的专业技术人员。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经过长期的专业学习,滑雪运动员逐渐成为电力知识过硬的电工。
看到队员们一天天成长起来,贾孟丹依然不放心,他和同事们制定了专门针对队员的考试计划,在整个培训期间,大考、小考不断。
万一考试考不过怎么办,会不会末位淘汰?贾孟丹笑着摇头:“我们实行末位激励,这样可以更好地激起队员的斗志。”他解释说,拉大名列前茅队员和末位队员之间的薪酬差距,激励暂列末位的队员迎头赶上。这一办法效果显著,从成立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至今,陆续有新队员加入,大家在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一门全新的专业技术。
队员背上电力工具包进行负重训练。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特写
转型电力保障人员,领滑员实现冬奥梦想
如果没有冬奥会,没有走进国网北京电力的这支“跨界特种部队”,这群滑雪运动员的职业选择也许仅仅只有滑雪这一项——像其他同学一样,毕业后找一份滑雪场的工作,当一名滑雪教练。但冬奥会给了这群年轻人新的机遇。
刘正大学毕业前,在学校的一次训练中被一名残联的工作人员看中,建议他试试给残疾人滑雪运动员当领滑员。这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刘正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领滑员当了一年,因为队伍调整等原因,刘正离开了滑雪队,但他心中的冰雪梦仍在继续。
正在这时,刘正曾经的教练找到他,问他想不想去北京,为北京冬奥会服务。就这样,刘正从一名领滑员转型为一名电力保障人员,而他也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冬奥梦想。
如今,北京电力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的队员有20多名,年纪稍长且身为队长的刘正少不了像大哥一样叮嘱队员们,“以前当领滑员,我只需要和一名运动员配合好就可以,现在是队长,需要和20多个人配合,这跟以前太不一样了。”刘正说,队里都是年轻人,平时嘻嘻哈哈,但是真遇到了事,没一个往后退,全都往前冲。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运维班的小伙子们早已摩拳擦掌,刘正也信心满满,他说:“我会成为最会电力保障的专业滑雪运动员,也是运动员里熟练掌握电力保障技能的人。”
延庆供电公司,队员正在进行体能训练。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对话
“跨界特种部队”已做好冬奥保障准备
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这些年轻的专业滑雪运动员准备好了吗?国网北京延庆供电公司冬奥供电服务中心主任贾孟丹表示,目前,第一批和第二批队员都已取得低压电工证,运维班已具备满足冬奥会赛时保障的能力。
进行专项培训,使运动员短期内达到赛事保障要求
新京报:为何组建由专业滑雪运动员组成的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
贾孟丹:以前我们缺少能够保障高山滑雪赛道的电力技术人员,如果让电力员工去学滑雪,短期之内可能达不到保障高山滑雪比赛的要求。所以,在国网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的支持下,我们从2019年开始招募专业滑雪运动员加入到冬奥会保障中,对他们进行专项、有针对性的电力知识培训,这样可以让他们很快地从事冬奥电力保障。
之后根据赛事的不同,不断地调整人员数量。比如高山滑雪测试赛的时候,需要保障的点位有100多个,到了正式比赛,保障的点位将达到400多个。所以我们又请示了上级部门,新招聘了一些滑雪队员,目前运维班成员达到 20多名。
据我了解,此前在国内外的比赛中,应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电力保障团队。我们这支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是国网系统内首支“跨界特种部队”。
新京报: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在冬奥会期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贾孟丹:在赛时,这些滑雪运动员出身的电力人员将身背电力工具包,在高山滑雪赛区的电力保障区域滑行,对保障点位进行巡检。
新京报:完成一次赛道电力点位巡检,队员需要滑行多长时间?
贾孟丹:从山顶到山底,大概需要滑行8-9公里,雪道难度相当于滑雪场的中级道,如果他们正常滑十多分钟就下来了,如果是加上电力巡检,可能需要半个多小时。
11名队员已经历两次测试赛的检验
新京报:冬奥会即将到来,运维班队员现在的电力知识储备是否能够应对电力保障?
贾孟丹:一年多以来,队员们持续开展了临时用电设备的针对性培训,延庆供电公司冬奥供电服务中心也制定了严格的考核体系,涉及运维技能、安全技能、应急技能、体能等方面,每个月都会对他们进行考核。
目前,第一批和第二批滑雪队员都已取得低压电工证,11名队员已经历了两次测试赛的检验,可以说,运维班已经具备满足冬奥会赛时保障的能力。
新京报:你们如何让这些完全没有电力知识基础的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
贾孟丹:这20多名年轻人确实因为缺乏基础知识,在刚开始学的时候比较难。所以我们开展的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培训,从基础入手,有些内容我们要求队员要“死记硬背”。
我们采取了很多种教学方式,比如从网络大学中选择一部分课程,我们也会邀请专家来上课。此外,我们鼓励每一名队员都当老师,互相“讲课”,这样可以强化知识记忆,达到迅速提升能力的目标。
新京报:距离冬奥会开幕越来越近,运维班有哪些准备工作?
贾孟丹:按照赛时保障的点位,我们完成了人员组队、分配。在正赛开始之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每天都把这些点位巡检一遍,开展简单操作,这样能保证队员在赛时完全熟悉这些保障点位,把这些点位“刻”在脑子里。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景如月 视频报道
摄影记者 李木易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