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向竹业强国迈进,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
新京报 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刘茜贤
2021-12-02 19:04
竹子是极具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自然资源。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建林)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


据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负责人介绍,我国现有竹子品种500余种,集中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等16个省(区),根据国土“三调”发布的数据,竹林地面积已超过700万公顷。


《意见》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竹产业体系,竹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优质竹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改善,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竹产业发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到2035年,现代竹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基本建成,主要竹产品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我国成为世界竹产业强国。


《意见》也进一步明确了竹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构建现代竹产业体系,加强优良竹种保护培育,培育优质竹林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聚力发展新产品新业态,推进竹材仓储基地建设,加快机械装备提档升级。


此外,《意见》指出,通过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组建竹产业创新基地、竹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联合攻关,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为确保相关政策落实落地,《意见》还提出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投入机制、加大金融支持、优化管理服务、扩大宣传推广等5项保障措施。


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负责人表示,竹子是极具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自然资源。竹子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生长3年至5年就可成材成林,在固碳减排、水土保持、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公顷毛竹林年均固碳量达4.91吨至5.45吨,是杉木人工林的1.5倍,是热带雨林的1.33倍。


据介绍,竹材人造板、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叶提取物等10大类、上万个品种的竹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运输、包装、家具、装饰、纺织、造纸、食品、医药、旅游、康养等领域,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建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新京号
全文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第一看点
启新2025丨烟台:干字当头、勇挑大梁
新京号
这份“遵义答卷”,请查收!
新京号
人民日报头版刊文:从山东东营盐碱地综合利用看大国粮仓根基稳固
新京号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福建谱写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新京号
中共烟台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
新京号
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 | 中国的能源转型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