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可能消灭了几亿只毛毛虫│城市体验官
新京报 记者 裴剑飞 景如月 王方杰 编辑 刘梦婕
2021-12-01 18:37
秋冬季,园林绿化部门开始挖虫蛹工作,以消灭一批越冬的美国白蛾。


体验官手记:防治美国白蛾虫害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今年夏天,雨水丰沛,美国白蛾幼虫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扎了根,很多小区都深受其害,一大批树木被这些“毛毛虫”啃食到濒临死亡。在一些小区,环卫工人每天都能扫出好几麻袋的毛毛虫,即便时常喷洒杀虫药也收效甚微,甚至很多植物还受到了化学成分副作用的牵连。


随着秋冬季到来,美国白蛾幼虫逐步下树化蛹,为了减少越冬美国白蛾基数,减轻明年的防控压力,北京园林绿化部门开始了挖虫蛹工作。这一期的《城市体验官》,我们也加入到了消灭毛毛虫的队伍中去。


美国白蛾的繁殖能力非常恐怖,一年繁殖三代。在实验室的环境下,一只雌蛾一次产卵800到2000粒,一年可繁衍上亿只幼虫。


不过,美国白蛾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发现了这一入侵物种,随之开展了数十年的防治工作。目前,专家学者们探索出了利用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的办法。


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一种寄生性天敌,具有很强的飞翔及寻找寄主的能力。周氏啮小蜂羽化后,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的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从而达到消灭美国白蛾的目的。


不过,投放周氏啮小蜂蚕蛹需要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下进行,同时不能有雨。而北京秋冬季节气候复杂,有时候周氏啮小蜂这样的生物防治办法也难以彻底奏效。

 

因此,在冬季,园林绿化部门就会通过挖虫蛹的方式,彻底消灭一批正在越冬的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虫蛹体长8-15毫米,宽3-5毫米,暗红色,虫蛹外面常常被一圈圈细丝包裹,藏身在各种隐蔽的角落。

 

那天上午,和我一起挖蛹的还有不少小朋友,他们都在家长的带领下拿着小铲子、小夹子、捕捉袋等工具,仔细地寻找着虫蛹。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在背风的草丛中、隐蔽的墙缝里、堆放杂物的垃圾桶旁都找到了不少虫蛹,然后小心收集起来,交给工作人员进行统一销毁。


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挖到了4、5只越冬的美国白蛾虫蛹,如果按照实验室的数据推算,我应该也消灭了几亿只“毛毛虫”。


生物安全屏障的建立绝非朝夕之功,既需要科研人员和主管部门的不断创新、积极作为,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觉得,像这样组织小朋友挖虫蛹、参与虫害防治的活动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如今不少地区也在推行类似的活动,在帮助公众了解自然的同时,也完成了病虫害的“群防群治”。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景如月 王方杰 视频报道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裴剑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蝴蝶?
文化
人类社会中的“不把人当人”问题:来自哲学的一种解释
文化
第15届信谊图画书奖颁奖 《哈哈的心事》等获佳作奖
文化
震后曼德勒:日常好像从未被中断
时事
缅甸震区的Win Star酒店:中国玉石商人被震碎的淘金梦
时事
为啥,很多人一开车脾气就变差?
文化
潮白河上冰钓者扎堆儿,冰窟窿已连成“棋盘”丨城市体验官
北京
多喝酸奶,可以缓解抑郁症?
文化
因为偏见与傲慢,人们认为“职校”输送的就是产品
文化
头条 | 这件事,界首最懂!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