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家档案库里有什么?探访皇史宬“金匮石室”
11月25日,北京南池子大街136号,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皇史宬(chéng)。皇史宬由正殿、东配殿、西配殿、御碑亭、宬门等组成,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图中皇史宬正殿为北京最大的无梁殿建筑,全为砖石所砌,不用一钉一木,是谓“石室”。
11月25日,一位市民正在拍摄皇史宬。1982年,皇史宬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史宬正殿只有东西两扇小窗户。讲解员介绍,正殿的南墙厚5.9米、北墙厚6.1米、东西山墙厚3.7米,平均墙体厚度4.8米,以此来隔绝外面的潮气,保护档案。皇史宬建成百余年后,清军入关,在战乱中这里并未遭到破坏。
皇史宬正殿石门重达5吨。
11月25日,皇史宬正殿屋顶呈拱形,是典型的明代穹顶结构。高台上展示金匮32座,另有120座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管。
金匮,专门收藏明清皇帝的实录、圣训等珍贵典籍。匮体内为楠木或樟木材质,外面包裹铜皮鎏金,錾刻云龙图案,每个金匮规格为长宽高135×75×130cm。
放清世宗(雍正皇帝)实录的金匮。
发现的嘉靖款青砖,应为皇史宬初建时期所用。
11月25日,预约团体观众参观皇史宬正殿。目前,皇史宬共设3个展览,分别是正殿基本陈列“石室金匮皇史宬”、东配殿“锦瑟万里虹贯东西——17世纪至20世纪初‘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以及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西配殿布设的“抗争与求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档案文献展”。
11月25日,皇史宬东配殿,观众欣赏《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复制件)。《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制于中国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该图由明礼部尚书徐光启主持测绘,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设计,许多钦天监的中国学者参与了制图工作。
西配殿“抗争与求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档案文献展”上,展出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关于虎门销烟完竣的奏折(复制件)。道光帝朱批:“可称大快人心一事”。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亲笔诏书(复制件)。皇史宬接待参观时间为工作日9时至16时,参观团体需提前1周通过电话010-63096489进行预约。根据疫情防控有关要求,预约参观团体人数不超过40人。
新京报记者 浦峰 张畅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英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