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国务院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发布,提出这些要点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2021-11-26 11:27
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今天(11月26日)公布。《意见》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基本完成,副中心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


要点1:到2025年,北京市级党政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意见》主要目标提出: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基本完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初步构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成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撑。


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的作用全面显现,形成现代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完善成熟,与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要点2: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意见》提出,有序承接符合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的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提升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与河北雄安新区各有分工、互为促进,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以下称四统一)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以下称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索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示范。

 

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按照四统一要求,在规划管理、投资审批、财税分享、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探索协同创新路径。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及合作共建等方式,推动北京部分产业和功能向北三县等周边地区延伸布局。加强城市副中心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三县、天津市武清区等周边地区产业合作,鼓励北京市企业和产业园区与北三县重点产业园区对接,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

 

要点3: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副中心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围绕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等加紧布局数字新基建,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等领域建成一批示范应用新场景,支持开展科技应用场景沙盒试点。支持中关村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在城市副中心及北三县等地布局。

 

在提升金融商务服务功能方面,副中心将依托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城市副中心打造为京津冀金融创新、高端商务发展高地。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及技术研发。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在承担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在加快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方面,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环球主题度假区建设及宋庄、台湖等特色小镇建设,将张家湾设计小镇打造成为城市设计发展高地。推进运河文化资源跨区域共享。建设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支持足球、篮球等顶级职业运动俱乐部在城市副中心落户。

 

要点4:符合定位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疏解至副中心,可新建办公场所

 

副中心将有序承接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通过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推动北京内部功能重组,加强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

 

研究制定中心城区存量疏解调整综合政策,符合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疏解至城市副中心时,允许其新建或购买办公场所;符合划拨条件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原国有土地使用权被收回的,经批准可以协议方式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原土地使用权人安排用地,所收回的土地由属地人民政府依法安排使用。建立健全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对接机制。

 

要点5:实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和国家高速公路功能外移

 

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副中心将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智慧高效的城市数据大脑,探索形成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实施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一批智慧惠民工程,提升城市服务品质。

 

副中心将构建便捷高效现代交通体系。研究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快速连接,支持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有序规划建设市域(郊)铁路线网,提升通勤能力。实施北京东六环路城市副中心段入地改造和国家高速公路功能外移。

 

要点6:实现京津冀跨区域双向转诊、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

 

副中心将有序推动中心城区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在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合理布局。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和防控救治体系,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设施和医疗人员力量,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推动京津冀区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共享、联动协作,逐步实现跨区域双向转诊、同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高水平规划建设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北京养老服务项目向北三县等周边地区延伸布局。

 

要点7:鼓励与北三县协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

 

副中心将加强环境治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鼓励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协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开展北运河上下游同步治理和防洪达标建设,根据水资源条件分步推进京津冀段通航。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沿河、沿绿、沿路建设慢行系统,打造自行车友好型城市,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引导绿色出行。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和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打造“无废城市”。

 

要点8:打造全球科技新品首发地

 

副中心将加快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支持高水平的贸易便利、投资便利等政策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在城市副中心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支持城市副中心按规定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支持建立北京、天津、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合授信机制,完善京津冀一体化征信体系。

 

在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将建设国际科技消费展示平台,打造全球科技新品首发地。创新模式建设高端商业综合体,打造地标性商业街区和多层次差异化区域商圈。

 

副中心将打造专业人才新高地,大力吸引符合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的高层次、高技能、紧缺急需专业性人才。开展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试点与重点领域国际职业资格认可试点。

 

要点9:支持北三县盘活存量土地,与副中心合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副中心将有效推进更大区域职住平衡。建立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推进职住平衡为基本原则的住房供应体系。

 

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单列用地计划,增加土地供应,支持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通过“商改租”、“工改租”等形式将非住宅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支持北三县盘活存量土地、合理利用增量土地,与城市副中心合作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大共有产权住房供应,优先满足符合条件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迁入职工置业需要。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键” 老房子如何改造成“好房子”?
房产
民营经济促进法今起施行,全国多地开展专项行动、出台民企新政
时事
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北京发布55项具体任务
北京
新闻多一度丨城市“更新”如何让城市更“新”?这场发布会说清了
时事
提升居住品质、拉动投资消费,“城市更新”升级提速
时事
最高补贴150万元,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发“首店红包”
北京
海交会“吸金”超千亿 两岸融合启新篇
时事
今年北京市政府立法项目为何是这29项?官方解读
北京
北京今年将推动不少于60家高成长型企业落地雄安
第一看点
社会资本进博物馆、12商圈启动改造,北京发布157项重点任务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