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5个数字,读懂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新京报 记者 姜慧梓 编辑 刘茜贤
2021-11-12 17: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12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会精神。

 

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也成为当天发布会的焦点。

 

4位发言人在近1个半小时的发布中,回答了记者提出的9个问题,涉及多个关键定义、关键解读。新京报记者梳理了答问中的5个关键词,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摄

 

“一次会议”

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介绍,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期4天。会议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同时决定,党的二十大将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其中,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成为全会最重要的成果。

 

这是党的百年历程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此时距离第二个历史决议已经过去4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过去的奋斗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

 

从内容看,“第三个决议”主要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王晓晖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在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召开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

 

“第三个决议”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这是党的百年历程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制定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王晓晖表示,前两个决议已经基本解决了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这一时间段里,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是适用的。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的工作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总体上事业发展是顺利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与前两个决议主要总结党的历史教训、分清历史是非不同,“第三个决议”共七个部分,主要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同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用较大篇幅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用三句话评价“第三个决议”:《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决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决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两个确立”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全会公报指出,“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给出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

 

两个确立,符合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江金权说,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有着56个民族和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党中央没有核心、全党没有核心,那是不可想象的,是很容易搞散的,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

 

同时,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十个明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全会公报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王晓晖表示,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和阐述,也是“第三个决议”的一个突出亮点,一个重大贡献。

 

《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还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

 

比如,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作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方面,提出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王晓晖表示,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百年经验”

《决议》将百年奋斗经验总结为“十个坚持”

 

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究竟积累了哪些历史经验?《决议》总结为“十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曲青山认为,这“十个坚持”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体。这些宝贵经验是从党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从书本中抄下来的,不是从别的国家照搬过来的,而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而得到的。

 

“这些经验饱含着成功和失败,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是历史规律的昭示。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党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曲青山说。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姜慧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学习先导课
新京号
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从北京文化论坛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进展
北京
在家书里读懂家国情怀,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让书信“活”起来
教育
胜利日前夕,新华社推出重磅述评!
新京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关于加快构建中古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
第一看点
抗战胜利80周年,新华社发表重磅政论!
新京号
传承文化遗产 彰显时代担当
北京
“字字同心梦 笔笔京洛情”——京洛两地开展书信手拉手活动
新京号
韩国政治动荡不安的182天
国际
加强理论武装 深入明道见行——各地党员干部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时事
热门评论
乔羽佳
7天前
速速背起来
为我
7天前
十个坚持,永远跟着党走
下次不能
7天前
不忘初心,坚持必胜!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