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寒潮与“全球气候变暖”矛盾吗?拉尼娜来了就是冷冬?专家解答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白爽
2021-11-10 15:17
全球变暖是全球气候的长期增暖趋势,它与短期极端冷事件并不矛盾。

11月4日以来,一股强大的全能型寒潮“横扫”我国大江南北,强降温、雨雪、大风一个不落。我国大部地区经历断崖式降温,17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东北及内蒙古等地区出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局地积雪厚度超过65厘米。

 

寒潮“威力”如此之大,不少人好奇,为何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仍会出现如此实力强劲的寒潮,两者是否矛盾?今年是“双拉尼娜年”,这与极端天气有关吗?今年冬天是否会因此成为冷冬?对此,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科。


11月8日,辽宁辽阳街头积雪明显。图/IC Photo


关注1

寒潮天气与“全球气候变暖”矛盾吗?


2020年-2021年冬天,东北、内蒙古等地出现了-40℃的低温。今年11月,东北、内蒙古部分地区出现寒潮强降雪天气,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矛盾吗?


魏科解释,天气指短期的气象变化,而气候是较长时间气象要素的平均或统计状态。全球变暖是全球气候的长期增暖趋势,它与短期极端冷事件并不矛盾,即使某个冬季气候温和,中间也有可能出现小范围、短期的极端冷事件。


另外,当全球变暖时,大气环流也会随之发生调整,使极端天气事件更为频繁,因此也得提防极端冷事件的出现。


关注2

此次寒潮过程是否属于极端冷事件?


11月4日以来,寒潮席卷我国大部地区,全国大部降温剧烈,部分地区降温超16℃,可谓“一夜入冬”。此次寒潮过程是否属于极端冷事件?



魏科介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青藏高原、西北、东北、内蒙古等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的增暖比低纬度地区的增暖还要严重,但由于目前公众习惯温暖天气,所以遇到冷事件时就会觉得“冷得不行”。


“就北京和华北大部分地区来讲,此次寒潮过程在以往是比较常见的,不是极端事件。极端天气在学术和公众理解中的概念不同。在学术上,极端天气要根据历史资料判断,部分公众理解的极端天气属于高影响天气,即对公众和对社会各个方面影响比较大的天气。”魏科说,就近日东北暴雪的降雪量而言,已经算得上是极端天气了,但是温度并未突破历史极值。


此外,11月份和3月份是寒潮就容易爆发的季节,寒潮的次数要比其他的月份高一些。


关注3

全球变暖会使极端天气增多吗?


国内外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增加极端暖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主要体现为夏季的酷暑、高温热浪事件;冷事件的频率、强度则会减小,冷事件和冷害比之前少,但并不排除出现的可能性。


在应对方面,魏科认为,如今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了,从政府机关和社会来说,应对极端天气过程要增加灵活性,比如近几年采取的提前供暖等措施。


对于公众而言,则要更加关注天气预报和寒潮预警,提前准备。“目前提前3-5天的天气预报准确度比较高,尤其相对于夏季暴雨,冬季寒潮的空间尺度大,预报准确度更高。”


关注4

“拉尼娜”会让今年冬天更冷吗?


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冷的现象。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同时,2020-2021年冬天也出现了这一现象,2021年也成为“双拉尼娜年”。


他说,在拉尼娜背景下,会发生更多冷事件,但并非百分之百确定。我国冬季气候受北极海冰、欧亚雪盖和中高纬环流等多种因素影响,拉尼娜仅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


魏科介绍,拉尼娜主要影响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所以拉尼娜是对于短期气候的影响,不是对于某一次天气的影响。


受拉尼娜影响最严重的是北美和南美地区,对于我国的影响需要借助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多个中间过程,总体是间接影响。就我国各地区而言,拉尼娜对我国东南部的影响更加明显。


就今年冬天的气温而言,魏科表示,冬季整体偏冷还是偏暖,一般是用12月、1月和2月三个月的温度平均来判断。跨季节预测虽然发展了很多年,但很难做到百分之百准确。关于今年东亚地区的温度情况,各研究机构有不同的看法,中科院大气所的预测是偏暖。“由于预测今年冬天偏暖的机构更多一些,我个人也持这一观点。”


关注5

寒潮是冷空气的“王者”,寒潮和冷冬存在必然联系吗?


“冷冬和暖冬的概念比较学术化,实际上,它们的平均温度一般比正常温度高或低0.5℃-1℃以上。但是要看这种变化以什么形式体现出来,如果是冬季整体温度增加或者减少1℃,这种感受不是很明显;如果是某一次寒潮特别冷,把平均数值拉下去,这就比较严重,所以要关注这种极端的天气过程。”魏科说。


寒潮分为影响北方地区的北部型寒潮、影响南方地区的南部型寒潮和全国性的寒潮。全国性的寒潮每年多时有七八次,少时有两三次。


魏科表示,寒潮和冷冬不是完全对应的。比如2021年1月初,寒潮来临温度骤降,但是从1月下旬起全国温度回升,2月温度骤升,迅速回暖,被中国气象局确定为“暖冬”。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我们会迎来一个最冷的冬天吗?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