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此次中重度污染,区域传输对北京影响超六成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刘茜贤
2021-11-06 19:41
污染物排放量超出区域环境容量,是造成重污染发生的根本原因。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11月4日-6日,北京市经历了一次PM2.5中重度污染过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称,从模式分析来看,本次污染过程高浓度时段区域传输对北京影响超六成,以东南通道为主。从污染排放来看,区域污染物排放量仍较大,且今年区域秸秆焚烧有所增加。

4-6日污染物持续累计,以中重度污染为主

从区域来看,10月下旬至今,整体扩散条件不利,导致污染物在区域内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反复推移、滞留。1日以来,北京PM2.5浓度持续走高。3日,浓度出现明显抬升,4日至6日,污染物持续累计,导致污染程度加重,以中重度污染为主。

北京5日13时至6日3时,持续重度污染;6日4时至12时,持续中度污染。6日午后,在西北冷空气作用下,13时空气质量改善为轻度污染,14时改善为良,15时改善为优,污染过程结束。

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大,今年秸秆焚烧有所增加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处于高位,重化工产业高度集聚,能源以煤炭为主,货运以公路为主,单位国土面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污染物排放量超出区域环境容量,是造成重污染发生的根本原因。

此外,进入秋冬季,区域秸秆焚烧加重了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根据遥感监测结果,历年秋收季节,秸秆焚烧期大致由9月底开始,11月中旬结束。

2021年10月中旬,华北六省市(京津冀晋鲁豫)监测到总火点数量出现突增,数量明显高于前两年同期水平,空间分布上其火点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两省。2021年10月下旬,华北六省市监测到的总火点数量仍然保持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水平的趋势。

近期主导风向为偏南和偏东风,易于污染汇聚

近期区域不利的扩散条件使区域性污染不断加重,并向北京汇聚。10月下旬以来,华北地区以低压或均压控制为主,偏南偏东风为主,风力小,逆温强,区域高湿、静稳、小风的大气条件使污染难以扩散并持续积累转化。

就北京市来说,11月2日以来,在近地面均出现“上层暖、下层冷”的逆温层污染带,污染物无法垂直扩散;同时,近期主导风向为偏南和偏东风,易于污染汇聚,区域高浓度污染持续不断向北京等山前城市堆积;此外,在高湿条件下,PM2.5组分中的二次组分增加明显,二次生成转化也是污染持续积累增长的原因之一。

廊坊、天津、唐山对北京传输影响最大

总体来看,经CMAQ-ISAM模型源解析结果表明,11月4日至今PM2.5维持高浓度水平期间,北京市本地贡献占37%,区域传输贡献占63%。从传输通道来看,区域东南通道贡献33%,贡献极为显著。

分省份来看,河北省对北京传输贡献占21%,占比最大;从单个城市来看,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河北省唐山市分别贡献11%、8%和7%,是区域上对北京传输影响最大的三个城市。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4月下半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扩散条件整体较好
时事
新闻多一度 | 新冠再“抬头”?中疾控最新回应来了
时事
持续更新|伊朗发动新一轮导弹袭击 以色列多地拉响防空警报
第一看点
与PM2.5“交手”十余年,胡京南:我们实现了发展与环保双赢
时事
一周碳要闻:苏超中的“碳中和”(碳报第151期)
财经
携手绘就新画卷!雄安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新京号
实探上海外贸专柜:价格有的仅为海外一成,企业称库存压力缓解
财经
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首场直播打造文化传播新范式
北京
首场直播成功!国家大剧院"第二现场"百城千幕,实现全国同启!
北京
受外来沙尘传输影响,预计23至24日北京市PM10污染水平明显上升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