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专家丨曹洪欣:推进中医药“走出去”,让人类共享中医药成果
新京报 记者 刘旭 编辑 岳清秀
2021-11-03 07:23

图/IC photo

中医药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学科学,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是人文与生命科学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曹洪欣表示,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也产生深远影响。


曹洪欣介绍,中医药已传播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接受中医药、针灸、推拿与气功治疗的人数达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许多国家首脑、政要到访中国,纷纷提出体验中医养生保健、加强中医药领域合作的意向。中国政府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中医药合作协议,涉及中医药医疗、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


2010年,“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中医药价值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同。2019年5月25日第72届WHO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把传统医学150条疾病和196条症候条目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这是中医病症作为‘传统医学病症’首次进入《国际疾病分类》,实现中医疾病分类与诊断走向世界的历史突破。”曹洪欣表示。


曹洪欣认为,中医药“走出去”是历史必然,也是时代需求。屠呦呦研究员发现青蒿素这项以中医药为源头的研究成果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疗M3型白血病、中医药防治SARS、甲型流感、新冠肺炎等均展现出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与广泛应用前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不仅在我国防治新冠肺炎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让世界看到中医药的瞩目成效。


“然而,中医药走向世界还面临着文化认同、制度与经济等壁垒。”曹洪欣指出,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更需要练好“内功”。比如,全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突出中医药防病治病规律特色优势与现代科技相融合,通过确切疗效、科技含量与水平形成共识;创新发展,主动适应民众健康的广泛需求。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刘旭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追光——中医药与创新药的思想碰撞

相关推荐
为什么我说班主任才是顶级牛马
新京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芯”潮澎湃 智“翼”飞翔 科技创新是武汉的底色
科技
来雄安看“新”!感知发展活力
新京号
重磅!58条,北京公布重要改革任务——
新京号
重磅!58条,北京公布重要改革任务——
新京号
重磅!58条,北京公布重要改革任务——
新京号
重磅!58条,北京公布重要改革任务——
新京号
中共北京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北京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决定,全文来了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