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九旬老人裸捐百万助学,美好“遗愿”不留遗憾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徐秋颖
2021-10-31 15:12
苑老伯人生最后的“遗愿清单”,平凡而伟大。

▲10月26日上午,在街道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苑老伯到上海金山区滨海学校参加捐赠仪式。  图/上海金山区滨海学校网站


“九旬老人裸捐百万财产弥补辍学遗憾”的话题,上了热搜。
 
据报道,在上海石化街道,95岁高龄的苑老伯,将自己的房产和其他财产共计100多万元,尽数捐给了金山区滨海学校。据悉,这是一所特殊的儿童教育学校,目前校内有100多名残障学生,苑老伯捐赠的基金,一部分将用于学校建设,另一部分将用于部分残障孩子家庭的帮困。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用自己朴素而真诚的捐助义举,感动了无数人。
 
今年5月份,苑老伯向当地居委会送去一封万字长信,表达了自己想在离开后将财产尽数捐出的意愿。
 
“把我的遗产全部给他们,如果我死后还有点钱的话,剩下的钱也捐给他们,这也是给国家做点贡献,也算是我这一生遗憾的补充”——这份沉甸甸的捐赠,既是为弥补苑老伯年少辍学的遗憾,又是一份人生遗愿的殷切托付。
 
对此,石化街道滨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范向红说:“看到这封信我心里也比较感动,如果换到我的身上我也办不到”。
 
纵观老人一生,其经历就像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平淡而普通。但是,他写下的这份人生“遗愿清单”,却又平凡而伟大。
 
苑老伯的捐助,将会为学校残障学生和他们的家庭直接送去阳光与关爱,而这份慷慨与无私的大爱也会不断地传递下去,影响更多的人。
 
很多感动,源于朴素的关爱;很多伟大,出自平凡的善举。相信很多人也还记得“拾荒捐学”的老人韦思浩。
 
韦思浩老人在1999年退休后,作为中学一级教师的他,可以拿到5600元的退休金,但他却未选择在退休后安享晚年、过舒适生活,而是开启了他的拾荒生涯。
 
直到2015年,韦思浩老人因车祸不幸离世后,家人整理遗物时才发现,坚持拾荒长达20多年的老人,一直在资助困难家庭的学生上学。这份数十年沉默地付出与善举,也让无数网友感动落泪。
 
无论韦思浩还是苑老伯,他们的善行与义举,都传达了人世间最朴素、最真诚的关爱。这份关爱,因无私而让人感动,也因其坚定且真诚,而有了直抵灵魂的温度与热度。
 
因为自己辍学,便努力让孩子们有学可上;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努力为他人撑伞。正是有无数苑老伯这样普通的人,默默输出关爱与善意,才让我们社会更多些温情与暖意,并鼓励人们将这份爱与关怀传递下去。
 
特约评论员 | 和生(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赵琳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