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官手记:“有问题怎么办?打12345呀!”
如今在北京,遇到麻烦事儿拨打12345热线,已经成为了不少市民的一种习惯。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之紧密配套的就是系统庞大而缜密的“接诉即办机制”。
就在一个月前的9月24日,《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获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这是国内第一部规范接诉即办工作的地方条例。这意味着,北京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中探索出的处理民生诉求的特有机制——接诉即办,已有了法律保障。
接诉即办不仅要求“全面接诉”、“限时办理”,还要对效果进行“回访考评”。为了避免“踢皮球”,更明确了“首接负责制度”,遇到一个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模式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推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不少社区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尽力办好市民反映的每一件“大事小情”。
几天前,我来到了大兴区观音寺街道的盛嘉华苑社区,跟着社区书记杜勇一起体验了一下午的接诉即办工作,当天主要给居民解决的是停车难问题。
通过走访了解到,盛嘉华苑社区是一个搬迁小区,主要是原来住在西城的老北京人拆迁至此,由于最初规划时车位数量较少、停车秩序缺乏有效引导等原因,居民当下的停车需求难以满足,有时也会因为车位而吵架拌嘴。
不过,好消息是,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在社区、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共同努力下,社区引进了专业停车管理公司,对居民车辆实施规范化管理,杜绝乱停私占、占用应急通道等现象。
其实,我当天的工作并不复杂,主要是在社区停车新规实施前夕进行宣传讲解,对于拨打过12345热线反映停车问题的市民进行电话回访。但即便是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前期也需要下一番功夫。首先要认真核查市民反馈的诉求是否都已经办理完成,或者是否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和下一步计划。语言表达必须言简意赅,既要清楚明白又不能过多占用市民的时间。在跟市民沟通时还要注意倾听他们的反馈意见,从而判断我们的工作是否仍有提升空间。
当天体验时,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反映问题的几位居民对社区工作十分理解,更是把小区的事儿当成自家的事儿一样热心,听到社区将开始停车规范化管理的好消息时,大家纷纷表示支持,也愿意帮着宣传和引导。
在以前采访时就听到有人反映打12345很管用,也有一些市民坦言,“有时候自己也理解一些工作不见得马上就能解决,但就是希望有人能给自己再解释解释,心里也能舒坦些。”这次体验了接诉即办工作后,我也对这些话更有感触了。
不管是垃圾分类、停车治理,还是疫情防控、营商环境,“接诉即办”不仅是解决群众呼声的窗口,更是通过立法明确了各方的职责和边界,也从制度上理顺了相关机制和流程,从根本上看,是对社会期待的一种积极回应。
而在具体的执行层面,依然少不了工作人员的耐心、热心和细心,也许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运动式”和“一阵风式”的治理。当各级政府、机构、单位和市民都把身边事当成自家事来办,我想也就没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了。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景如月 周博华 视频报道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