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开发特色体育课、引入大数据监测,北京海淀区让学生“动起来”
新京报 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2021-10-25 17:28
如何才能上好体育课,让更多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

近日,体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话题“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登上热搜,截至发稿前阅读量已达1.2亿。两个月前,北京市“双减”政策正式公布,明确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体育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设体育课、保证体育锻炼时间,已成普遍共识,但如何才能上好体育课,让更多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海淀区的多所中小学校,试图找到答案。

 

重视教研,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

 

一年级开设武术课,从了解基础知识到练习基本功再到武术健身操;二年级开设足球课,从认识球星入手,到了解足球的基本技术再到参加各种足球小游戏……全校的体育课程、不同年级体育课的教学要点都清晰地展现在一张张思维导图里。

 

10月20日,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以下简称人航)初二年级体育老师郝鹏杰告诉记者,得益于学校构建的“启航—领航—自航”的小初高一体化课程体系,体育课也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设了武术、足球等校本课程。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根据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设了武术、足球、游泳、篮球、滑冰及乒乓球6门校本课程。图/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


如何让小初高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真正实现衔接?记者从人航了解到,学校采用了集体教研备课的模式。“每个学期开始前的假期,我们会组织老师集体备课,为开学做好充分准备。一般先是大组备课,体育组全体老师通过研讨,初步确定一学期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框架,保证老师们对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有了解。然后是小组备课,同一个年级的体育老师在一起磨课,包括每个教学单元如何设置,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再调整教学顺序、教学时长。”郝鹏杰说道。

 

重视教研在体育课中的作用,是海淀区很多学校的做法。

 

中关村三小以大单元教学视角构建校园基础课程,聚焦“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重视单元学习目标“学、练、赛”的体现,重视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纵向贯穿的教学创新。交大附中分校坚持“有趣、有参与、有成就”的“三有课堂”理念,注重还课堂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海淀区教委还下发了《海淀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从教学设计、教与学的行为、教学效果、教学环境等四个维度八个方向制定出27个指标47项内容,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具体要求。同时,每周进行一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研和培训活动,逐步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

 

丰富体育锻炼形式,用好课后服务时段

 

小学每周5节、初中每周4节、高中每周3节体育课,海淀区教委表示,从9月1日开始,各学校将课时要求列入课表严格落实,坚持每天组织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同时,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开展班级赛、年级赛和校内赛等活动,满足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一小时需要。

 

一年级学生刚到学校,彼此不熟悉,武术可以让大家聚在一起、不乱跑,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锻炼身体;二年级开设足球课,可以让孩子们在最好的年纪学习足球知识;三年级孩子胆子大一些,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也能自己洗澡,就加入了游泳课……

 

郝鹏杰介绍,在国家课程之外,人航根据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别开设了武术、足球、游泳、篮球、滑冰及乒乓球6门校本课程。同时,学校还有40门体育类选修课、14个体育类社团,“这些都是同时进行的,涵盖了所有学生,大家都能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

 

在今年8月底举行的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如果当天没有体育课,要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安排参加体育锻炼。

 

“1!2!3!4!”每天下午4点半后,清华附小的操场上就会传来孩子们的口号声,踢足球、折返跑、打篮球……学生们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各自开展体育社团活动,一时间,300米跑道环绕的绿茵场内外热闹非凡。记者了解到,清华附小一直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每天一个晨练微课堂和一个健身大课间。

 

清华附小的学生们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体育活动。图/清华附小


育英学校根据各年级特色,开展健美操、足球、篮球、软式排球、跳绳、游泳等不同的体育项目;万泉小学开设了少儿禽戏、软式网球、围棋、足球、篮球、棒球、武术、击剑、射箭、健美操、跳绳、羽毛球等多种特色体育课。

 

利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制定专门体质管理工作方案

 

10月19日,羊坊店中心小学的操场上热闹了起来,50米折返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握力……学生们正在依次进行十几项体育项目测试。

 

记者了解到,这是该校参与的海淀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三精准”工程项目测试。该项目是海淀区教委联合北师大专家团队,利用网络平台互通信息、大数据分析、科学的锻炼和矫正处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社会资源等,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科学有效、精准指导全区中小学生体质提升的创新举措。

 

“三精准”项目由精准测试、精准分析和精准干预三个阶段组成。通过精准采集学生身体成分数据及多维度健康指标数据;精准分析学校、年级、班级以及每位学生的数据,给出具体适能健康报告,并对测试成绩进行竞赛排名,为下一步对学生身体的精准干预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持续监测,可达到长期、短期目标。

 

“我们学校是‘三精准’项目的试点校,已经实施了三年。”羊坊店中心小学本校主管主任李秋莉告诉记者,学校每年都会根据“三精准”测试的结果问诊体育课堂,“通过数据分析,看哪一项是弱项、哪一项是优势,再根据体育项目开展研究,制定改进措施,让每一节体育课有针对性地训练。”

 

在李秋莉看来,在“三精准”数据的支持下,学校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体育课的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小眼镜、小胖墩变少了。”

 

近几年,羊坊店中心小学学生体质优良率大幅度提升。图/羊坊店中心小学


该校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学生“三精准”测试整体优秀率已达到29.26%,较之前有了显著提升,提前完成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达标优秀率25%的目标任务,学校“三精准”总分最高提升了整整7分;近几年学生体质优良率大幅度提升,仅2019至2020学年学生体质优良率就提升了3.59%。

 

值得关注的是,“三精准”专项工程的惠及范围也从试点校不断扩大。今年9月,海淀区教委专门制定了《海淀区中小学生体质管理工作方案(试行)》,明确提出,区教委积极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三精准”专项工程,每年对四至八年级学生进行全员体质抽测。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校对 李铭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杨菲菲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海淀晒出学生读书征文数据,倡导开展全学科、全领域的阅读
教育
北京中小学“上新”人工智能通识课,“学什么”“怎么学”?
教育
北京推出中小学“体育八条”,如何让“流汗的体育课”天天见?
教育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发布
新京号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发布
第一看点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第一看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第一看点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 樊振东等入选
第一看点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