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完美再现战国漆器
10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观众欣赏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制作的琴。近日,2021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系列活动“高山流水-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暨漆艺创新作品展”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开幕。
展览以“高山流水”为主题,通过斫琴、上漆等技艺流程,向观众展示漆器髹饰技艺的独特魅力。图为现场分步骤展示楚地斫琴技艺。
现场展示古时用贝壳从漆树上收漆的方法。
分步骤展示漆器制作过程。漆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在荆州地区世代传承。2011年,楚式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湖北省荆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和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共同建设了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基地。
观众拍摄复原的虎座鸟鼓架。原件是一件东周时期的漆器,出土于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2号墓,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
复原的九连墩漆木十弦琴。原件于2002年在湖北枣阳九连墩战国墓中出土,国家一级文物,是迄今所见先秦至西汉时期最精美的古琴之一。
复原的战国时期彩绘凤鸟双联杯。原件于1987年出土于荆门包山2号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复原的战国·彩绘木雕小座屏(局部)。原件1965年在江陵沙冢1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古代木雕与漆工艺术的代表作之一,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英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