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自10月13日至11月10日的未来1个月内,北京海淀区的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将有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短道速滑世界杯和冰球国内测试活动3项重要赛事。记者从海淀区和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获悉,这几项赛事中,不少科技元素将亮相。
通过“防疫卡”3秒即可完成“扫码打卡”
据悉,围绕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的三场赛事,海淀区搭建了科技冬奥信息平台,以冬奥场馆智慧运营中心为底座,搭载全员健康管理系统、智能体温计与大数据体温预警平台、智慧安全出入管理系统、智慧安全防卫管理系统、光场阵列相机解决方案。
同时,还匹配了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病原体空气消杀系统,实现对于场馆和酒店的人员健康管理、通行权限管理、防疫数据回溯、人员出入感知、智慧安防管理、病毒检测消杀等功能,主要服务涉奥人员管控、涉奥环境管理、安全防卫和服务型机器人等四大应用场景。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二处处长何建吾介绍,涉奥人员管控场景以人员为核心关注点,赛场内部安装光场阵列相机,实现对赛事区域的宽视野覆盖;赛场外围布设智慧感知设备,实现时空追溯。
“场馆、酒店入口及接驳车辆安装多验合一数字哨点,通过‘防疫卡’3秒即可完成‘扫码打卡’,每一次出入都将得到健康提醒。”何建吾介绍,赛场入口处布设大规模测温设备,保障运动员快速入场;观众入场区域布设智慧出入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快速核验入场,避免人员聚集;智能测温贴可实现24小时体温管理。
何建吾表示,目前,海淀区共发放防疫卡约2200张,首都体育馆部署智慧感知设备725个、智能测温贴700余台、智慧出入多验合一终端设备10台、超高清光场阵列相机2台、大规模测温设备2套、消杀机器人2台。
在西苑酒店、玉都酒店、美泉宫酒店、中裕大酒店与瑞成大酒店等5家涉奥酒店部署多验合一智能扫码终端21台、智能体温计约500台、雾化消杀机器人27台;在场馆和酒店布局气溶胶检测设备8-10台;完成近90台车辆的扫码检测装置安装工作。
冬奥虚拟主播、翻译机等机器人将服务冬奥场景
涉奥环境管理场景上,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亮相的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系统可显示场馆、酒店空气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
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对涉奥环境的消杀,如布设消毒机器人,在场馆内的空调安装病原体空气消杀系统,通过无人化手段实现场馆、酒店的自动消杀。
安全防卫场景聚焦安全防护,根据需求布局室内外全景摄像头、户外巡查等各类机器人,实现异常情形识别、智慧安全防卫管理、人员口罩识别、重点区域管理等细分场景。
此外,为减少服务人员的数量,提升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场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和服务。海淀区挑选了一批技术相对成熟的机器人服务冬奥场景,包括冬奥虚拟主播、智能导览机器人、翻译机等。
据悉,10月6日,海淀区会同首都体育馆进行了科技冬奥场景的实地演练。五棵松体育中心的硬件部署工作正在进行中,除上述系统及设备之外,还部署了智能安防机器人、空气消杀系统、导览机器人、全景安防监控摄像头、智能安防管理系统等。
“海淀区通过搭建科技冬奥场景,一体化汇集各流程信息,规避环节间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减少人力投入,提升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传递滞后效应以及各赛事运营参与方潜在的信息差,无死角筑牢冬奥保障防线,提升疫情防控和安全防卫的准确性、及时性、科技性。”何建吾说。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刘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