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电影《长津湖》:硝烟已散,铭记碧血 | 沸腾
新京报 评论员 丁慧 编辑 徐秋颖
2021-10-01 19:25
再现一段铮铮傲骨的历史,这本身就意义非凡。

▲电影《长津湖》剧照。图/电影长津湖官方微博


国庆档上映的电影《长津湖》,目前正在热映。

 

战争戏份着墨最多,这也是不少观众观影后对此片的直观印象。而除了“战争片”这一标签外,它的另一个标签是“抗美援朝”。

 

提起“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不少人脑海中可能只有“胜利”这个结果,对于生在和平年代大多数的我们来说,很难想象战场的残酷和惨烈。电影《长津湖》则带领我们直面这段历史。

 

从历史记录来看,长津湖之战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部战线,是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当时,志愿军九兵团以16万优势兵力在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成功分割包围了美军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共约3万人。

 

长津湖之战对于扭转局势极为重要,电影《长津湖》再现了这场战役。观众在观影之前,也已经透过影片宣传,了解到长津湖战役的重要性。

 

“扭转局势”的过程堪称惨烈,这部电影的可看性,也不言而喻。

 

对于长津湖战役,历史中是这样记录的:高地争夺,经过一夜激战,238团攻占了新兴里以北、以东一线高地;

 

239团攻占新兴里以南1455和1100高地,并曾一度攻入新兴里村内;

 

240团夺取了内洞峙东北、正北和西北一线高地;

 

242团攻占新兴里以南的1221高地、高峰和新岱里,完成了对新兴里及内洞峙地区美军的合围。

 

28日天亮时新兴里周围的高地,几乎全被志愿军所控制,美军被压缩在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形势岌岌可危。

 

短短的几行字,记录了这场战役。“夺取”“攻占”“控制”这几个显示志愿军占领优势的动词,背后却是中国志愿军的勇敢、智慧和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一往无前的无畏精神,和必须打赢这场仗的决心。

 

强敌压境,诱之深入,重重合围,逐个歼灭。在装备差距如此之大的战场上,这是中国志愿军的智慧。

 

▲电影《长津湖》剧照。图/电影长津湖官方微博


电影《长津湖》用2场战役、3个小时的时长,铺陈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国志愿军抵达战场的艰辛、冰天雪地埋伏的自然环境困境......

 

用近70%的战争场面,为观众展现历史记录中这短短几行字的内容。

 

该片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刻画战场。镜头毫不避讳战争的残酷和战争的惨烈:被炮火挨到就失去一条腿的战士;在四面八方都可能会来子弹的战场上进攻;随时可能会被迫击炮磨平的制高点......

 

一分一秒都是鲜血的代价。枪林弹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除了战争之惨烈,电影《长津湖》最打动观众的还有中国志愿军的战士之间的战友情。

 

陈凯歌在采访中说过一句话:“战争片必须要从人物入手。只有让观众爱上这些人物,才能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长津湖》中,我们看到了平日的插科打诨,到了战场毫不退缩,互相为队友着想的战友情;在冰天雪地埋伏时,提醒队友的踹一脚;省下仅有的土豆留给战友暖心......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杨根思的话,也是中国志愿军在这块阵地上坚守的信仰。

 

中国志愿军也是人,因为心中的信仰,所以一直在克服极限。这也是电影在战场之外向观众传递的内容。

 

有网友在观影后这样评论,我们很少有拍关于朝鲜战争的片子,再现一段铮铮傲骨的历史,这本身就意义非凡。看完电影更多的是一种敬意。

 

如今七十余年过去了,记忆覆盖了尘封的碧血,岁月吹散了硝烟,希望你我都能铭记这段历史。


新京报评论员 | 丁慧

编辑 | 徐秋颖

实习生 | 黎志栋

校对 | 李立军

相关专题

解码《长津湖》:硝烟已散,铭记碧血

大家都在看│一周热文精选(第59期)

相关推荐
大戏看北京9月23-29日文艺资讯丨《红色娘子军》引领展演季
娱乐
大戏看北京6月文艺资讯 | 端午约《九歌》,共赴高远处
娱乐
新闻8点见丨 画师邢秋成:画领袖肖像难处在于怎样才能画得传神
时事
《长津湖之水门桥》主题曲《雪花》上线,易烊千玺献唱
娱乐
穿过乱世硝烟,人间犹是四月天 | 梁思成诞辰120周年
文化
解码《长津湖》:硝烟已散,铭记碧血
专题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