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等媒体曾报道,按照惯例,每年国庆前夕,天安门城楼都要更换新的毛主席画像。
据北京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百年天安门》一书:以1966年8月为分界点,之前,每逢重大节假日,天安门城楼上会悬挂毛泽东画像;之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天天悬挂,每年国庆节前要更换一幅新的。
书中记载:天安门上第一次悬挂毛泽东画像是在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上,从1949年到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经历过“八次更迭”,即更换了八个版本的画像。最终确定的画像版本,即第八版,依据的是毛泽东第四张标准像,是1967年10月1日挂上天安门城楼的,主笔是北京市美术公司王国栋。
王国栋因病于2019年8月23日,在北京第六医院去世,享年88岁。
近日,他的学生邢秋成接受了新京报专访,“老师用一生的智慧和行动告诉我,为领袖画像这项艺术属于国家”,他说,“老师多次说过,他这辈子就做了为领袖画像这么一件事。我觉得我也会如此”。
今年6月,邢秋成在绘制毛主席画像(受访者供图)
今年6月,邢秋成为韶山火车站绘制了一幅毛主席画像,“韶山火车站原来悬挂了一幅毛主席画像,到了韶山我才发现,原来悬挂的这幅画像是老师1967年绘制的作品,在韶山火车站悬挂了54年,画面的颜色已经变淡。摘下老师的作品,挂上我的作品时,我想,老师一定非常欣慰”。
邢秋成1957年出生,1975年被特招进入天安门广场领袖肖像绘画组,师从王国栋,专职从事领袖肖像绘画,曾为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京西宾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礼堂、工体等,绘制毛主席肖像画,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创作油画《毛主席在开国大典》。
谈毛主席画像创作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更换了六个版本,老师王国栋画的第六版,沿用至今”
新京报:你长期从事毛主席画像创作,可否介绍下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的创作历史?
邢秋成:天安门上第一次悬挂毛主席画像,是在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上,这幅画像的主笔是著名油画家董希文。之后,1949年7月7日,北平各界人民纪念“七七”抗日战争12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前举行,天安门城楼上同时悬挂了毛主席和朱德两幅画像,这幅毛主席画像的主笔也是董希文。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的两个版本。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经历过“六次更迭”,即更换了六个版本的画像,这六个版本的主笔分别是周令钊、辛莽、张振仕、王国栋。除了主笔,还有副笔,周令钊、辛莽、张振仕、王国栋绘制画像时,都有助手。
这六个版本中,我的老师王国栋画了1964年的第五版和1967年的第六版。最终确定的画像版本,就是第六版,沿用至今。
从1964年到1977年,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画像,都是老师画的。1977年到2014年,画像是由我们这些老师的学生分别画的,哪一个学生可以担负起画像任务,独立完成巨幅画像,由老师指定。我也曾参与其中,我至今还留着当年到天安门城楼画像,单位开具的介绍信,以及物料清单。2014年以来,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画像任务,交给了其他美术机构完成。
谈创作难度
“画领袖肖像画更大的难处在于,怎样才能画准?画得传神?”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开始师从王国栋?
邢秋成:其实,我跟老师结缘很早。1964年,我7岁,有一天,父亲拿回家一幅装好画框的毛主席像,是新出版的,我帮着父亲挂到了墙上。此后我经常看这幅画像,画像如同刻在了脑子里。儿时,我的手比较巧,做的第一件石膏作品是毛主席浮雕像,第一幅木版画也是毛主席像。
1975年,我高中还没毕业,被特招进入领袖像绘画组,指导我们学画的老师,正是1964年新出版毛主席画像的创作者王国栋。
当年,跟我一起进入领袖像绘画组的,一共10人,都是王国栋的学生。我们这10个人,是从北京市几百名初高中生中选出来的,要求很严格,比如对身体条件的要求,相当于征兵,因为画巨幅画像需要体力。那时我还不是近视,还没戴眼镜。
新京报:当时绘画组是怎样工作的?
邢秋成:当年,北京市美术公司建了一个大型专业画室,长30米、宽12米、高6米,还有天窗,画室很简朴,但非常正规,有专门师傅为我们制作画布、画框,还有专业资料室供我们学习和查阅资料。我还记得,王国栋老师带着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到木工车间,跟着木工老师一起开木板,学做画箱、画架。他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画布、画具、油画纸、油画布都让我们自己做。
新京报:《天安门广场备忘录》记载:“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高6米,宽4.6米,加上像框,总重量达1.5吨。”绘制这样的巨幅画像,难度有多大?
邢秋成: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的脸部,有一人多高;嘴部的宽度有1米左右;眼睛的长度,也约有60厘米。绘制这样的巨幅画作,要站在近6米高的梯子上。老师在梯子上上上下下,汗流浃背的身影,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无法忘记。由于梯子太高,有时候难免会摔倒,老师就摔过好几次,我也摔过,腿上至今还有道疤。
这样的难度虽然辛苦,但是可以克服,画领袖肖像画更大的难处在于,怎样才能画准?画得传神?我见过不少老同志见到老师的作品,泪流满面,为什么呢?因为画得栩栩如生,画出了领袖的风度和神采,让人过目不忘。老师经常说,主席画像全国人民最熟悉,形象和神态准确最重要,不要仅靠手里的照片作画,要将领袖形象牢记于心,用心去创作。
为了画好毛主席画像,老师凭借多年的研究和努力,制定出一整套操作规程和标准,比如画面尺寸的长宽比例,天空、头像和服装的比例,领袖像的一般色调;户外画像要注意的事项及材料的使用等等。
我现在还在追赶老师的作品,为了不使这项技艺失传,也为画出符合标准而且更为规范准确的主席画像。接到你联系采访的电话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绘制一幅主席画像,这也是老师临终前的嘱托。
谈老师王国栋
“他用一生的智慧和行动告诉我,为领袖画像这项艺术属于国家”
新京报:王国栋老师身上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呢?
邢秋成:首先是学习老师做人,老师就是忠于为领袖画像这项事业,骨子里爱党爱国家。
他的养父母是老字号砂锅居的经营者。公私合营后,他把自己名下的17间房产,交给了组织。除了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百姓熟悉的印刷版侧脸主席像,以及其他印刷版的领袖肖像,都是他的作品,他把版权和稿费也都捐给了国家。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起获得国务院津贴,曾有机会分一套三居室,可他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住在10几平方米的平房里,直到离世。这套平房已经很老旧,屋里除了一台电脑,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我的儿子是“80后”,出生于1988年,他去过这套平房很多次,经常跟我说,“我最佩服的人,就是王国栋老师”。
邢秋成父子与老师王国栋(受访者供图)
老师为人非常低调,不求名不求利。他离世后,我才听他的家人说起,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曾经在天安门城楼接见过他,对此他从未提起过。他用一生的智慧和行动告诉我,为领袖画像这项艺术属于国家,要有敬仰之心。印刷版第三版毛主席像知名度最高,但不少人不知道作者是谁,其实也是我的老师。
新京报:王国栋生前说过,他一辈子就做了为主席画像这一件事。
邢秋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这样的理想信念,但是要想用一生去践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的老师做到了。
老师多次说过,他这辈子就做了为领袖画像这么一件事。我觉得我也会如此。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工作单位变成了以经商为主,绘画任务变成了经营任务,有的师弟改行了,不过我一直在坚持,继续画领袖像,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创作了油画《毛主席在开国大典》。
退休后,我可以更专心、更深入地画,而且互联网时代,提升绘画技艺的渠道更多了,我找到了很多书籍和资料,阅读了大量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和主席亲属撰写的书籍,从中感受主席的工作和生活。当年跟随老师学画时的所有用品和资料,画像用的原版照片、参考资料、各种用具、画像尺寸资料、画像材料单、师父的原作等等,我至今都保存着。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我的儿子是美术专业毕业的,现在正在跟我学习绘制领袖肖像。
完成老师临终前的嘱托,这只是我要做的一件事,我更想做的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时参加活动、外出采风,或者在网络上,会看到一些形象不准确、不规范的毛主席画像,我就觉得特别遗憾,心里不是滋味。领袖画像一方面是国家形象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人民表达崇敬的一种方式。所以我想尽我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画准、画好领袖画像,为保护红色文化尽一份力量。这几年,不少单位和地方找到我绘制领袖画像,有点忙不过来,退休以后就没休息过,但是我很开心。当然,也有个别人找到我有其他的目的,比如有家餐厅找我出席他们的开业典礼,我拒绝了,因为参加这类活动有违我的初心。
谈新作品
“建党百年,为韶山火车站绘制了一幅4米多高的毛主席画像”
新京报:你今年有哪些作品?
邢秋成:老师是一名老共产党员,我也是一名党员,今年是建党百年,我完成了一项光荣的任务,“七一”前,为韶山火车站绘制了一幅4米多高的毛主席画像。
韶山火车站,挂上新绘制的毛主席画像 (受访者供图)
韶山火车站原来悬挂了一幅毛主席画像,到了韶山我才发现,原来悬挂的这幅画像是老师1967年绘制的作品,在韶山火车站悬挂了54年,画面的颜色已经变淡。摘下老师的作品,挂上我的作品时,我想,老师一定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