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拉闸限电屡上热搜,相关部门和地方纷纷表态,多地“一把手”调研座谈,但摆在眼前的能源保供紧张的现实问题仍有待破解。
此次拉闸限电原因是什么?当前我国能源保供形势如何?如何确保民生用能?东北地区今冬供暖如何保证?就热点问题,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9月29日晚给出权威答复。
焦点1:当前我国能源保供形势如何?
今冬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超过去年冬天峰值
煤炭是我国目前的主体能源,今年以来,受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和国际大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我国煤炭消费超预期增长,供需偏紧。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预计,今冬明春采暖季煤炭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并表示,经过近几年持续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我国煤炭生产供应和应急保障能力已经大幅提升,通过进一步增加产量、增加进口、动用储备资源和社会库存,煤炭供应是有保障的。
天然气方面,中国作为天然气进口大国,国际气价上涨客观上会抬高中国进口使用天然气的成本。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国际气价上涨对我们的影响总体是可控的,将及早采取措施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此前,一向不缺电的东北出现电力紧张状况,引起一些人对我国当前能源形势的担忧。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冬季,受经济稳定增长、取暖用电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逐步攀升,有可能超过今年夏季和去年冬季峰值。
为应对用电高峰,今年冬季全国总装机将达到24亿千瓦左右,同比增加约2亿千瓦,有效顶峰负荷将再提高6000万千瓦以上,顶峰发电能力可以超过12亿千瓦以上,全国最大发电能力能够保障最高用电负荷需求,“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冬季电力保供。”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1.3%,同一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8%,高于发电量增速2.5个百分点。从单月看,今年3月至今,用电量增速始终高于发电量。其中,5月份缺口最大,用电量增速高于发电量4.6个百分点。
或许是受到有序用电的影响,发电量与用电量在今年8月双双骤减,当月发电量同比增长0.2%,较上月大幅回落9.4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较上月回落9.2个百分点。
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在9月28日的一场电视电话会议上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力供需形势。他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电煤供应持续紧张、主要流域来水偏枯、暴雨洪涝灾害频发,进入9月份,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电力供需形势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焦点2:缓解当前用能紧张的局面,政策有何具体安排?
有序增加煤炭进口,有序用能要“用户知情”
该负责人表示,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从增加供给、有序用能等六个方面采取措施,确保今冬明春能源稳定供应,确保居民用能安全。
其中提到,有序用能要切实做到用户知情、合同约定,确保方案可执行、可操作,科学实施。督促电厂在供暖季前将存煤提高到安全水平之上,加快推进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储气设施注气进度,确保入冬前注满。
同时增加供给,依法依规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有序增加煤炭进口,尽力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保障煤电气电机组应发尽发。此外,合理疏导用能成本,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不合理用能需求,推动主要耗煤行业节煤限煤等。
该名负责人还谈到,要推动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直保全覆盖,全面签订年度和供暖季供气合同,及早锁定资源。
记者注意到,9月25日,东北地区相关企业已经集中签署煤炭中长期合同,实现全覆盖。9月29日,山西与14省区市签订煤炭保供合同。山西省能源局局长姚少峰表示,承担保供任务的企业要不打折扣落实合同量,合同签订率要达到100%。供需双方要将中长期合同分解到月,合理安排发运、接卸计划,保证履约率。
此前,相关部门和省份已有表态。国家电网9月27日作出5点安排,包括强化全网统一调度;统筹调配资源,挖掘跨区跨省通道送电潜力;加强用电监测;严格执行有序用电方案和完善应急预案等。9月28日,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再次强调,要坚决守住大电网安全生命线。
国家能源局近期也在多地开展调研督导,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要求,地方和企业要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突出保障发电、供暖等民生用煤,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有关业务司于近期赴京津冀、蒙东、黑龙江等地协调,保障今冬明春重点地区民生用能需求。
地方层面,吉林省提出“五路并进”保煤炭供应。“五路”分别是派专人到内蒙古驻煤矿,逐一落实煤炭购销运输合同;争取更多进口指标,抓紧推进俄煤、印尼煤、蒙古煤等外采计划;自产煤企业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能开尽开,开足马力,释放产能;扩大市场采购范围;加快储煤基地建设,推动储备煤保质保量尽快达标。
焦点3:如何确保民生用能?
将向东北地区倾斜,确保民生用电不受影响
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部分地区拉闸限电已经严重影响民生。该负责人今日明确表态:要坚守民生用能保供底线,坚决避免压限居民用能的情况发生。
“民生用能占整个供应的比重不高。居民用电占全部用电的比重不到20%,民生用气占全部用气的比重不到50%,有能力、有条件给予全额保障。”
具体措施方面,除前文已经提到的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国家发改委还在推动对民生用气实现合同全覆盖,要求各地将燃气公交车、出租车全部纳入民生用气范围予以保障。
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大涨的情况下,保证民生用能价格稳定,严格按照价格政策执行。目前,我国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政府定价,对居民生活用气实行基准门站价格加合理浮动机制管理。
此外,通过技术手段保证民生用能,组织各地和煤炭、电力、天然气供应企业建立了可中断调峰用户清单,制定压减预案,必要时科学有序实施“压非保民”。
针对东北地区的冬季用能需求,该负责人表示,将向东北地区倾斜资源,全力保障东北能源运行平稳。
其中特别提到,提升东北地区有序用电管理水平,确保居民、农业等民生领域用户用电不受影响。在执行有序用电过程中严格做到提前告知用户,鼓励和引导用户主动错峰用电,坚决做到“限电不拉闸”“限电不限民用”,确保电力运行平稳。
该名负责人还谈到,地方须落实好保障民生用能的主体责任。记者注意到,本月27日至28日,多省份“一把手”到相关企业调研并座谈,均对保障民生用能提出要求。
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表示,必须把煤炭保供和电力稳供作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任务,千方百计保供电、保供暖、保民生、保生产,决不能因缺煤缺电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吉林振兴发展大局。坚决防止对城乡群众生活用电和基本民生基本公共服务用电拉闸限电,确保重点工业企业用电。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胡昌升指出,优化完善有序用电方案,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居民生活、关键公共设施、重点企业用电需求,特别是要全力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确保冬季居民住上暖屋子。
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要求,按照优先级安排企业避峰让电,有序压减高耗能企业用电,确保重点工商业企业用电。切实保障群众生活、城市运行和基本公共服务用电,全力谋划供暖期电煤供应,决不能因缺煤缺电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确保国庆期间电力可靠供应,确保全省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焦点4:此次拉闸限电原因是什么?
不同省份原因不同,辽宁7月份已出现电力短缺
根据官方信息,各省拉闸限电的原因有所不同。
9月29日,苏州国家电网表示,目前苏州市供电公司负荷较稳定,没有对外执行停、限电。但是,苏州市政府执行江苏省“双控”政策,可能会对部分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进行降负荷停产。
此前,已有分析认为“能耗双控”下的考核压力是这次拉闸限电的背后原因。对此,广东省明确否认,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刘文胜9月27日回应,本轮错峰用电主要是由于在高温影响下电量和负荷双增长,以及省内机组发电能力有限等因素造成,并非由能耗双控工作造成。
东北三省的官方信息也并未显示此轮限电与能耗双控工作有关,而主要是由于今年前8个月用电量明显增长,但发电能力大幅下降,导致电力供应出现缺口。
进一步讨论,用电量明显增长与我国疫情控制较好、全面复工复产有关。黑龙江、辽宁两省都指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导致用电需求明显增长,辽宁省前8月全社会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黑龙江省1月至8月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13.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6%。
但同时,发电能力明显下降,原因更加复杂。这与煤炭价格持续高位、风电水电等新能源发电减少、供暖期前设备检修等多重复杂因素有关。
吉林省在本月27日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就指出,供电紧张主要是由于全国性煤炭紧缺、煤价高企、煤电价格倒挂等原因。前述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谈到这一点称,今年以来,受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和国际大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我国煤炭消费超预期增长,供需偏紧。黑龙江省则表示,电力紧缺与供暖期前的设备检修、火电机组发电能力受限、风电水电等新能源发电减少有关。
实际上,一些省份缺电早有征兆。根据官方信息,辽宁省从7月份就出现了电力短缺的情况,9月份变得更加严重。9月10日起,辽宁省外来净受入电力大幅下降,已不能满足全部企业的用电需求。9月23日至25日,风电骤减,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9月29日,辽宁省发布严重缺电II级橙色预警信号,全省最大电力缺口达到538万千瓦。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冯雅君 校对 李世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