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对话新消费品牌掌舵者|匹克许志华:未来竞争是围绕消费者的竞争
新京报 记者 赵方园 编辑 王进雨
2021-09-29 13:42
流量要一分为二的看,如果是短期行为,还是没底线的流量,对于品牌而言并不利于其发展。

企业名片


中国第一批自主品牌之一,创立于1989年。借势“运动国潮”崛起,匹克也站上风口。近日获得近15亿战略投资,由华润领投,建信信托跟投。




消费领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投资热潮是否已经进入冷静期?冰淇淋行业内卷之风盛行,网红品牌焦虑吗?无糖赛道涌进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流量时代面临哪些挑战?消费圈进入“Z世代”,机遇几何?


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了匹克体育CEO志华、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元气森林副总裁李国训、凯辉基金合伙人马骏以及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


许志华表示,这个行业从90年代开始面临全球竞争,在同样的卖场、同样的店铺进行比拼。而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消费者的竞争,就是如何建立属于自己品牌的专属文化圈,只有消费者认同你,才有机会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匹克开创了品牌+科技的思路,怎么理解运动鞋和科技的结合?


许志华:首先,大家不要认为只有航天航空才需要科技,其实,很多产品都会利用科技的进步提升生活感受,特别是运动领域。运动成绩的提升,运动鞋脚感的提升,都需要材料工艺的进步,才能满足专业运动的需求。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何看待国潮兴起?


许志华:国潮,从字面可以拆分为国和潮,国是国风、中国元素,国潮背后的核心是文化自信的提升,当代年轻人对中国品牌认可度的提高。在产品设计上,有更多中国元素体现,从中也可以衍生出更多文化产品。


匹克,作为中国第一代原创的运动品牌,天然具有国潮的属性,因为国潮的前提是而不是


,不同圈层的人理解并不同,有些人喜欢传统文化,有些人喜欢二次元,但是这些并不矛盾,未来的发展它会形成一个圈层。


对于匹克来说,作为一个成长于中国的中国品牌,我们的使命就是怎么让更多的优秀文化在我们的产品中得到呈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我们的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河南遭遇暴雨,全国各地企业积极驰援,很多国产运动品牌出圈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许志华: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品牌都是冲在第一线,因为我们根植于中国,当然要服务于中国。捐款捐物只是企业社会责任一部分,很多企业都在做自己专业的事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帮助一些受灾的人群。匹克也在第一时间开放在灾区多个门店,免费捐赠帮助灾民。虽然这是企业自发的行为,但是消费者看到这个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去支持这个品牌。


新京报贝壳财经:目前,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快速崛起,还有一些国产品牌收购了国际品牌,比如李宁收购了英国鞋履品牌其乐Clarks)多数股权,这会是未来一个趋势吗?如何实现国产运动品牌的国际化?


许志华: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当企业进一步做大时,除了内部的增长外,并购也是方式之一。随着中国国力提升,中国运动品牌实力增长,研发能力提高,中国品牌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海外并购,我觉得这是每一个品牌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之路。


匹克从2005年和NBA合作,目前,全世界大概有110多个国家有我们的产品销售。国际化其实一直以来都是运动品牌,在本国市场做强做大后,进一步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国产运动品牌应怎样适应新的消费环境?


许志华:我们这个行业,从90年代开始就面临全球竞争,品牌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和国际品牌同台竞争,在同样的卖场、同样的店铺进行比拼。


比较幸运是现在年轻人,对于中国品牌和国际品牌的认知可以放在同个平台下比较不会认为国际品牌天然会比中国品牌好,反而认为中国品牌是有机会超越国际品牌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品牌可以有机会跟国际品牌同台竞争。


其次,经过这几年发展,中国品牌不管是在产品设计、产品技术,还是在供应链上,也具备了和国际品牌同台竞争的机会。国际品牌有它的客群,中国品牌也有,我们拥有的优势还在于能比国际品牌更了解中国的消费者,对消费者的需求,反应的速度也会更快。


我觉得,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围绕消费者的竞争,就是如何建立属于自己品牌的专属文化圈,只有消费者认同你,才有机会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消费圈都在讲“Z世代,你认为“Z世代给中国新消费赛道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许志华:其实不管哪一个世代,一个好的、舒适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喜欢,这个本质是没有变的。“Z世代会更互联网化、更社交化、更口碑化、更圈层化,这是“Z世代一个特征。我们要了解这个特征,通过他们接触到的方式和他们互动。


新京报贝壳财经:很多人说现在是流量的时代你认同么?流量对企业会带来什么影响?


许志华:“流量的时代,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认同。虽然,目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酒香也需要去跟用户互动。但是,流量要一分为二的看,正能量的流量我是认可的,如果是短期行为,还是没底线的流量,我觉得对于这个品牌而言并不利于其发展。


一个品牌首先要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这是企业多年经营需要沉淀的东西,然后在满足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再去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喜爱。对于企业而言,不是说哪里有人,哪里有热点就往哪里扑,还是需要有自己正能量的价值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陈荻雁

相关专题

资本催生新消费元年,风往哪吹?

相关推荐
五年之后又五年,煌上煌“千城万店”目标何时达成?
消费
YOUMAGIC溯源活动圆满落幕,揭秘清华智造科技美学新范式
第一看点
中酒协宋书玉:酒业不能陷入低价竞争,也不能盲目追求高价
消费
钱大妈发布2025战略:牵手供应商赋能加盟伙伴,深挖品类潜力
消费
悦达起亚酣战中国油电疆场,探寻中国市场本土化之路
汽车
亮相第五届消博会,VOSS芙丝探索时尚消费新机遇
消费
五粮液亮相大阪世博会,分享“和美价值”、贡献“中国智慧”
消费
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在营门店数破1万家
消费
体育大年“求稳”的李宁:净利润持续下滑、库存管理有所优化
财经
请来王石代言,贴上总裁标签,燕之屋能否打开男士燕窝市场?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