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长城内外皆故乡”国博展出240余件/套内蒙古文物

新京报 记者 浦峰 编辑 张英
2021-09-28 16:31

9月28日,“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分为“农牧结合的早期形态”“长城的修建与民族交融”“长城沿线多元文化的交融”三大部分,展出240余件/套展品,系统揭示内蒙古地区几千年来农耕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和升华的历史脉络,展现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观众欣赏展品。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正北方,东西横跨近30个经度,在上百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域内,不仅有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也有山脉、湖泊、盆地和沙漠戈壁。横贯东西的长城,见证着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形成了著名的“长城地带”。

西周“许季姜”青铜簋,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器底铭文3行16字,“许季姜作尊簋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许为国名,姜为姓。许国,春秋二十国之一,基本活动区域在许州即今河南省许昌境内。该器反映了东胡民族与中原诸侯国之间的交流。

东汉龙首青铜灶,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漫赖古城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此为汉墓中的明器,在内蒙古长城地带经常出土,是典型的汉式风格。

魏晋时期鹿首金步摇冠,长19.5厘米,宽14.5厘米,重91.6克。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西河子窖藏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步摇装饰是中国古代妇女的重要头饰之一,多用金玉等材料制作,呈树枝形状,制作考究的则在树枝上缀有花鸟禽兽等装饰物。当佩戴者行走时,饰物随着不停地摇曳,因此得名“步摇”。

辽代金面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元代嵌宝石掐丝金花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恩格尔河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辽代金銙银鞓蹀躞(dié xiè)带,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此条蹀躞带是目前所见到的辽代最为完整的腰带,虽为随葬用的明器,但与实用腰带完全相同。

清代蒙古族科尔沁部妇女头饰、帽,内蒙古博物院藏。

成吉思汗圣旨银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此为成吉思汗时期的圣旨牌。银质、圆角条形牌,一面刻“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汉字,另一面为同意蒙古文,上錾虎头饰。除国家博物馆藏这件银牌外,在内蒙古清水河县发现一八思巴文银圣旨牌,在索伦镇发现一八思巴文金圣旨牌。此外,俄罗斯藏还有3枚,日本藏有2枚。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英 校对 刘越

大家都在看

哪吒汽车被“断网”:管理人服务商互撕,车主成买单人

30多名首都大学生在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用镜头定格抗战精神

透视半年报|20家典型上市房企:5家毛利率超15%

女子遭陌生男子摸头并被其同伴辱骂 南昌警方通报

罗永浩与西贝争论背后:关于预制菜的认知差异和法律之辩

服贸会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这里有一篇逛吃全攻略

专家:探索数值模拟+人工智能,大气环境预报将更精准

通州体育场跑道掉色染蓝鞋底,回应:请放心对人体无害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