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智慧作业、点“餐”到校丰富课后服务,教育部推十个“双减”典型
新京报 记者 冯琪
2021-09-26 23:37
教育部公布了各地学校落实“双减”的10个典型案例。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9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各地学校落实“双减”的10个典型案例,分别聚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双减”政策下发以来,各地都在行动,教育部组织遴选了10个典型案例。记者注意到,10个案例中,有4个聚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包括重庆市分学科精细化指导作业设计与实施,江西省“智慧作业”为落实“双减”提供技术赋能,山东省潍坊市建立作业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依托信息技术优化作业管理。


其中,江西省依托“赣教云”平台建设“智慧作业”系统,以减轻师生负担和不改变学生作业习惯、教师批改习惯为前提,将光学扫描识别、云题库、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学生日常纸质作业中,利用点阵笔、高拍仪、高速扫描仪及学生自主归集等方式动态采集学生每日作业学情,即时生成每个学生专属的错题集,免费为学生精准推送错题微课视频、举一反三试题。


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方面,典型案例包括2个,分别为北京市西城区推行点“餐”到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以及西安市高新区以目标责任制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


秋季开学后,北京市西城区教委整合12家区属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资源,经过专业评估遴选,首批开设了200多个课后服务活动项目,并在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试点。所有授课教师都是专业教师,课程既有音乐素养、竹笛、中国舞,也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还有朗诵、武术、剪纸等……未来该区将逐步实现所有中小学按需“点单”,条件具备的还可以就近到少年宫等场所上门选课,享受更专业的活动空间和设备。


另外,还有4个典型案例聚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务。包括上海市闵行区推进数据驱动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1258工程”,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以学段衔接为抓手推动语文教学质量提升,辽宁省实行中小学教师“双减”工作承诺制,黑龙江省全面推行“四零”承诺促进阳光均衡分班。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确保“双减”要求落地见效。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贾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银龄赋能 “双减” 路,家校社协同育新人 —— 教育系统关工委 “五老助双减” 现场推进会调研座谈走
新京号
我和我的学科 | 马亮:管理学,探求众人之事与公共议题的奥妙
文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召开
新京号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发布
新京号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发布
第一看点
为什么我说班主任才是顶级牛马
新京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新京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第一看点
“AI自习室”是风口还是噱头?专家:智能化程度与有效性存疑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