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这些老地名不能随便改了
新京报 记者 徐美慧 编辑 张磊
2021-09-26 23:10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保护名录内的传统地名。

《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日前结束公示,日后将正式对外发布。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了”重要指示精神,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北京市高度重视传统地名的保护、传承和宣传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及《2021年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清单》。

 

今年,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东城区人民政府、西城区人民政府开展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编制工作。

 

8月23日,《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在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东城区人民政府、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

 

按照公示名单,首批583处传统地名列入初选名单,其中东城区279处,西城区304处,大多数位于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

 

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老城地名承载了千百年来北京发展演变的历史,不仅具有空间指位作用,而且与街巷共同展现了老城的历史肌理。

 

经过考证,不少地名出现时间被大大提前

 

为提高保护名录的权威性、准确性,编制团队参考大量明清史料、地图等资料,对老城地名使用时间、得名由来、历史沿革演变进行了精心考证,还原了老城街巷真实历史沿革,深入挖掘了老城地名的历史文化底蕴。

 

目前,已确认元代胡同名2处,包括砖塔胡同、史家胡同;明代地名629处,均可确定位置;清代仅通过对《乾隆京城全图》的梳理,就得到乾隆年间街巷胡同地名数量1322处;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地名2046处。


北京摄影师陆岩画作《崇文门草厂八条雪景》。草厂八条入选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图/IC photo

 

不少地名出现时间被大大提前,如杨梅竹斜街,此前多认为是清末地名,此次编制过程中发现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已有“杨梅竹斜街”记载,从而将这一著名街巷历史提前到了清代中前期。

 

大量以城门命名道路,如崇文门内外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德胜门内大街、安定门内大街等的命名也可追溯到乾隆年间,而非20世纪60年代的修改与规范。

 

从800余处中筛出583处首批传统地名

 

保护名录的筛选需要一套科学的地名价值评价体系。编制团队经过长期摸索,以科学、系统、整体为原则,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反复论证,选取地名产生和使用年代、历史文化意义、地名现状与影响力三大因素,并细化为11个评价因子,通过不同评价因子的分数和权重,实现了地名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量化评分。在此基础上,筛选出800余处传统地名作为名录草稿。

 

经过前期资料收集、价值评估、街道和责任规划师校核、专家论证等工作,首批583处传统地名列入保护名录初选名单。其中东城区279处,西城区304处,大多数位于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

 

从地名产生时期看,元代2处,明代153处,清代379处,民国47处,当代2处。它们是北京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

 

名录内传统地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实际上,在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编制方面,北京已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积累。

 

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1年,以宣南地区为试点,北京市就开始进行地名保护名录的编制研究。此后,这一工作又扩展到西城区多个街道,并就城市地名文化遗产评价体系、北京旧城改造中的地名保护、地名管理工作中的历史地名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

 

经过十年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路径。

 

在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历次地名普查成果,编制团队本次对北京老城内传统地名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形成了完整的老城传统地名台账。

 

据介绍,北京有专门记载街巷胡同的历史文献,包括明代嘉靖年间《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清代光绪年间《京师坊巷志稿》和民国年间《燕都丛考》等。此外,清代中前期曾有大规模地图测绘,《乾隆京城全图》比例尺约为1:650,内容之详在中国现存古代城市地图中首屈一指。晚清、民国时期还流传下来更为丰富的京城实测地形图。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指出,记录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传统地名,是全社会的责任。

 

据了解,对于进入保护名录的传统地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将建立全流程审批机制,严格审批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保护名录内的传统地名。

 

同时,北京将加强对传统地名研究及宣传工作,通过“北京地名网”对纳入名录的传统地名进行宣传,讲好地名故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据了解,明年,编制团队将继续开展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二批)编制工作,并适时对社会公布。逐步建立地名文化遗产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增补新的地名文化遗产,实现地名动态评估和名录有序调整。

 

  • 专家观点


地名或许是北京留住历史文化命脉的最后一个希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会长孙冬虎

 

保护地名就是保护历史、保护一个城市的记忆。

——北京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前所长、多年担任东城区地方志撰写工作的退休老职工郑毅

 

地名更新是必然趋势,但城市发展与地名保护之间如何平衡,应该有一个命题,保护名录的出台,用意就在于此。

——北京地方志协会副会长罗保平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守护老地名 | 那些“消失”的北京地名都去哪儿了?

相关推荐
住进居委会的10个日与夜
时事
人生而孤独,但孩子和老人会更孤独一些
文化
郑菁菁×范晔×btr:博尔赫斯,与替他发朋友圈的友人
文化
被艺术改变的村庄
时事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那个让购物单变成诗歌的人
文化
构筑公共空间:车站如何引领日本公共意识的苏醒?
文化
春日北京寻花地图
文化
一份特殊信托丨“我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
时事
檀健次:做角色的“影子”丨人物
娱乐
我们查了近八年2783部国产电影片名,发现了不少秘密丨调查
娱乐
热门评论
静静不知道
7天前
让老地名留住古都历史文化的记忆
李琳
7天前
惋惜当年拆除的城门、城楼、箭楼、闸楼、瓮城
柠檬不酸很甜_
7天前
早干嘛去了,现在都快拆没了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