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钱红参加北京体育大学建校65周年活动。受访者供图
1992年奥运会,钱红获女子100米蝶泳冠军,是中国第一位女子蝶泳奥运冠军,也是张雨霏、焦刘洋、刘子歌之前的第一任“蝶后”。退役后,钱红一直从事青少年游泳训练推广和普及工作,也曾到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求学,是2004级冠军班毕业生。
新京报:运动员时期学习机会多吗?退役后怎么想到申请冠军班的?
钱红:退役前我们是边训练边学习,我是河北体育学院的学生,训练之余,会有老师到总局训练局给我们授课。退役后,那时候的运动员要么做教练,要么就是创业、下海经商,上大学的机会其实非常少,所以非常感谢当时的北体大领导,给了我们求学的机会。
新京报:申请的过程顺利吗?冠军班对学业的要求高不高?
钱红:申请要提交很多材料和证明,要进行面试,还必须有国家体育总局的推荐。我的专业是运动训练,每个学期都有固定的时间集中授课,包括英语,都要求挺高的,毕业论文也要通过。
新京报:冠军班的求学经历对你之后从事的工作帮助大吗?
钱红:我个人觉得帮助挺大的,尤其进入那个环境后,大家的身份都变了,以前运动员之间是队友,到了学校成了同学、校友。当时的目的就是收获知识,把我们当运动员时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学校的知识有效结合起来。
新京报: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想对求学的他们说什么?
钱红: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都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辛苦,适应校园的难度不是很大。当然,运动员在校园吃的苦不一样,更多的是脑力方面,只要用心,我相信大家都能坚持下来。
新京报:从冠军班毕业后,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钱红:主要是游泳的训练推广和普及工作,侧重于青少年,也会参与普及专业的体育训练知识,还有北体大校友会组织的活动,比如公益夏令营、公益晚会等,激励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