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五粮液:用匠心酿造每一瓶酒
新京报 记者 赵方园 编辑 郑明珠
2021-09-22 11:41
从商周的“窨酒”到唐朝的“重碧酒”,从宋朝的“姚子雪曲”到明清的“杂粮酒”,再到1909年正式得名“五粮液”,五粮液的发展史与中华文化相伴而生。

悠悠千年,宜宾地区独特的地理属性、650余年来从未停止过发酵古窖池群、一代代酿酒师的匠心坚守,造就了五粮液的优质浓香稀缺性,也形成五粮液独特的风味和品质保证体系。


大国浓香背后的品质密码


酿酒师必须经过眼观、鼻嗅、口尝,感悟各段酒液瞬息万变的色、香、味细微差别,以便分段分质摘取。


五粮液地处北纬30度世界文明带,北接龙门山脉,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昼夜温差小,湿度大,封闭和湿润气候适于酿酒微生物繁衍,形成了酿造五粮液酒体独有的生态环境。


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池老。中国浓香型白酒向来尊崇“窖为酒之本”,讲究发酵容器对于白酒酿造的重要性,在四川省宜宾市老城区的鼓楼街中,五粮液“长发升”古作坊有着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其窖泥中蕴含的微生物一直繁衍至今,2005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是当前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件“活文物”。


除却得天独厚的微生物,五粮液还拥有其他酒厂难以做到的优势:可以不计成本地追求品质。


一瓶五粮液,从酿酒粮食运抵到磨粉配料、制曲、酿酒、勾调,再到包装出厂,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除此之外,五粮液发明了五粮配方、包包曲、跑窖循环、沸点量水、双轮底发酵和勾调双绝“六首创”工艺,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据介绍,现在的五粮配方是在传统的“陈氏秘方”基础上,经过创新调整形成: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


在严格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五粮液还进一步形成精湛的操作技艺,总结形成分层入窖、分层起糟、分层蒸馏、量质摘酒、按质并坛、分级储存“六精酿技艺”。通过层层甄选,“优中选优、花中选花”,最终精选不到20%的最优质部分。


传承与坚守的匠人


原料入窖、起糟、拌料、蒸馏、摘酒……这些是做了35年五粮液酿酒师的陈仲明每天的工作。冬天的时候,陈仲明凌晨3点就要起床,5点到岗。晚上回家,陈仲明会反复琢磨每一项工艺。


酿酒不是一个容易的活,每一步都要精心把控,容不得半点疏忽,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质量。在陈仲明心中,“酿酒的技艺没有捷径,靠的是对品质的坚守,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不急不躁积跬步,时间自有力量。


屈万聪是五粮液501酿酒车间班组长。他个子不高,脸上总挂着害羞笑容。但工作起来,屈万聪却十分严格。


拿看糟配料来说,别以为只是一个重复动作,其实每一次的操作都不一样。不同窖池的糟不一样,同一口窖池的上、中、下层糟不一样,这一轮和下一轮也不一样;配料时的季节不一样,温度、湿度就不一样……这些常人看不出来的变化,在经验丰富的酿酒工眼里,却是千差万别,“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必须把糟、粮、糠、水、曲等影响酿酒的因素都做到恰到好处,才能酿出好酒。”屈万聪说。


曹鸿英,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是五粮液集团公司首席尝评勾调技师。世间美味千万种,但在曹鸿英的心里,这些都是要放下的东西,只有放弃品尝万般珍馐,才能换来人间至味。用曹鸿英的话说,“我的工作就是平衡,平衡味道浓淡,平衡香氛稠薄,平衡颜色清浊。工作三十年,传承的却是四千年。”


陈仲明、屈万聪、曹鸿英仅是五粮液万千工匠的代表。酿酒对于他们而言,早已不仅是工作,更多是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一份对五粮液品质的坚守。


担起的社会责任


快消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单单要给受众提供好的服务,更要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向社会输出价值,履行扶贫、教育、社会公益等责任。多年来,五粮液在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帮扶等方面,以体系化、持续化的公益举措,深度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五粮液专用粮基地扶贫是五粮液立体式精准扶贫体系下的一项创新举措。2017年,五粮液集团在兴文县大力推进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2018年,五粮液集团在兴文县教场村、太安村及珙县云新村发展特殊订单基地2000余亩,助力三个村人均增收20%。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100余万亩五粮液专用粮基地覆盖国内专用粮种植优势产区,全覆盖宜宾市三区七县,帮助10余万户农户增收超过1亿元。截至目前,五粮液集团累计投入和整合帮扶资金27.78亿元,帮扶点位均已全部高质量脱贫摘帽,受益贫困群众超15万人,惠及群众近100万人。


五粮液还倾力产销对接,拓宽农户增收渠道。针对帮扶地区农产品滞销情况,积极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发挥流通先导性作用,缓解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在教育帮扶上,五粮液倾情“扶智”帮扶,夯实地区人才支撑。五粮液始终将教育帮扶作为助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五粮液2021年半年报报告显示,上半年,捐赠2亿元资金,集中用于补助宜宾三江新区、翠屏区、南溪区、叙州区4个中心城区的10个城乡基础教育提升项目。


在生态保护上,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国家“绿色工厂”,五粮液坚持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之路,不仅高度重视厂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还走出门去,着力推进宋公河口生态湿地建设、生物质锅炉热电联产等项目,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做出贡献。


“做食品就是做生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曾这样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李曙光提出,五粮液要以争创“零碳酒企”为愿景,要按照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带头推行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争创“零碳酒企”,争做中国酿酒行业碳中和文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优势、历史积淀的匠心工艺、代代传承的工匠精神、企业公民的责任和担当,使得五粮液在当下迸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 传承


三个“不计”持之以恒


“用心不计代价,用工不计成本,用时不计岁月”,李曙光用三个“不计”对五粮液精益求精的高品质发展进行总结。“正因如此,五粮液才培养了一大批遵循‘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工匠精神的酿酒大师。”


新京报记者 赵方园 图片 企业供图

编辑 郑明珠 校对 刘越

相关专题

匠心接力·大国匠心致敬礼第五季

相关推荐
斩获国际大奖,五粮液塑造可持续发展范式
消费
五粮液再度参与APEC全球推介会,相聚世界、共酿“和美”
消费
郎牌郎升级,续写“国民酱香”新故事
消费
在酒中寻和,于酿处见美——五粮液用东方生活美学“实力宠粉”
企业资讯
蒸馏器里藏新魂,中国烧酒的千年技术迁徙
企业资讯
尖庄掌握独特流量秘籍 俘获消费者芳心
企业资讯
尖庄用百年如一日的坚守 打造纯粮酒的典范
企业资讯
当戏曲与美酒邂逅,五粮液以多元创新焕活文化瑰宝
消费
《哪吒2》海外爆火,给酒业出海带来的启示
商业资讯
酒业:年轻化、高端化凸显 向品质与品味进阶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