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从提升兴趣开始,助力学生成长
新京报 记者 杨菲菲
2021-09-09 09:18
教师节来临前夕,记者采访了多位已有轮岗经验的“老教师”。

“新学期,北京将大面积、大比例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在8月25日举行的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首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为东城区和密云区,今年底还将有六区加入教师轮岗队伍。


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到“底子”相对较弱的学校教学,这不仅给轮岗教师的生活带来了变化,也对他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节来临前夕,记者采访了多位已有轮岗经验的“老教师”。


从5分钟入校到“披星戴月”上班


对于周畅而言,轮岗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被拉长的上班路。周畅原本是密云区第一小学的数学老师,2019年7月,她主动到高岭学校轮岗交流,目前已连续两年带六年级。


“以前在密云一小,我从出家门到进教室不过5分钟。现在从住的地方到学校,车程至少一个小时。”周畅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每天早上5点45分起床,6点20分赶通勤车出发,7点30分左右才能到校,“过了‘十一’以后,基本上见不到城里的太阳。”


9月7日,周畅和学生们在一起讨论数学题。受访者供图


来到新学校,乡村学生们的眼界、学识基础让周畅“心理落差很大”。“但是呢,他们特别有求知欲,好奇心也强,特别孩子气。”周畅回忆,当问孩子们暑假去哪儿玩儿的时候,有学生回答“去了城里的物美超市”,“第一次见面就让我意识到孩子们差距还是挺大的。我当时就想一定要让他们看到更多的地方。”


社会大课堂、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建党100周年……周畅抓住每一个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利用晚自习播放有关水库的一系列电视节目,“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发展,看到家乡的美。”有时,周畅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某个学生家长带孩子出去玩儿,她就会主动给学生机会,让他自己讲述经历,“他们自己亲身体验的活动,肯定是最特别的。”


在高岭学校,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长期住校,学习习惯的养成基本上全靠老师……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跟学生“搞好关系”成了顺利开展工作的第一步。


在这件事上,周畅自有一套。课余时间,她会主动加入孩子们的队伍,一起锻炼。“我是个90后,也会打乒乓球,就教他们打。”周畅说,有的学生就会说“挺佩服老师的”“原来数学老师运动也不差嘛”。每每听到这样的评价,周畅心里就会很开心,“我觉得让孩子们先喜欢上我,才能慢慢喜欢我教的学科。”


“有一个学生毕业的时候给我写了一个小卡片,跟我说,‘周老师我以前不爱学数学,自从您教我之后,我觉得数学特别有意思,我愿意去学了。’”周畅觉得,能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想尽办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到这儿以后,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的基础,超出我想象地差。”英语教师李宝萍此前一直在北京汇文中学本部工作,2020年9月轮岗到汇文中学垂杨柳校区,负责初中、高中英语组的教学指导工作,同时担任高一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高一下学期调整为一个班。


进入新学校,李宝萍发现很多高一学生初中1600个基础词汇掌握很不牢靠,同时很多人没有语言学习的习惯。如何破局?李宝萍觉得,问题反映在学生身上,但解决的办法还是在课堂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9月8日,李宝萍在为学生答疑解惑。受访者供图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李宝萍每讲述一个新词汇,就会用各种方法进行词汇的迁移,把该词汇和以往学过的知识构建关系,同时把它应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李宝萍还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给学生“开小灶”。


“每天给几个学生多布置一篇阅读,让两三个或者三四个同学组合成阅读小组,第二天找我讲讲这篇文章的大意,哪句话是主题句?阅读答案的依据是什么?几分钟就能搞定。”李宝萍说,别小看了这几分钟,“原先是按点儿来,现在课间也有主动找我的了。当学生追着你学的时候就好办了,同时老师也为小伙伴间创造了沟通交流的机会,他们来见老师之前,经常互相争论阅读的答案。看着孩子的困惑和迷茫,作为师者,心里还是很得意的,因为他们喜欢质疑了。”


课堂上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上来了,学习成绩也好了。李宝萍所教班级在历次校级、区级考试中,平均分均高出本校其他班级20分以上。


改变学生的同时提升自我


轮岗的日子对于周畅和李宝萍而言,是充实的,也是极具挑战的。


一毕业就进入了密云一小,五年间周畅早已熟悉了学校的一切,突然转换到乡村小学有不适应,但更多的是充实。“我原先报名轮岗的时候,就想着一个老师不能总待在一个地方。轮岗是一个特别好的经历,可以接触不同的学生,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也能让我的教育方法、教学技能都有一个不同的提升。”


在轮岗的两年时间里,周畅对农村学生和家长有了新认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无论是知识还是习惯,都需要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


新学期,李宝萍开始了一项新的计划,根据新的要求,调整作业的数量和形式,“有些不必要的作业就不留不做,加大有效果的作业,让学生觉得有用。比如把单纯的单词背诵,改成句子听写,课文的翻译、转述等等。这些都才开始,期待有好的效果。”


李宝萍坦言,刚得知将要轮岗时,自己的确有顾虑,“一方面是觉得同事们会不会对我有看法,因为我轮岗到一个不是特别好的校区;另一方面是担心学生的基础。”但在轮岗的这一年里,李宝萍发现,学生们也在慢慢赶上来,“上课的时候发现他们开始瞪大眼睛认真听讲,眼里有光。”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杨菲菲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致敬双减后的园丁们

相关推荐
北极乡孩子真会”玩”
新京号
“京和同心·四校联动 同谱团结书香曲”系列主题活动启动
新京号
“国门英才荟”就业直航计划在顺启动
新京号
全市首个中小学校园书屋在仙游揭牌成立
新京号
北京援疆教师开展“送教下乡” 活动
新京号
“你在城市摆渡,后方我来守护”,美团袋鼠公益织密骑手关爱网
消费
与人工智能交互、让文物“活”起来,板厂小学探索素养成长型课堂
教育
不调课、不补课,北京一批高校开始陆续放春假!
北京
北京市第十中学上线生物学科AI学伴智能体,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教育
东城区家庭教育大讲堂(248)丨以劳润心,助力成长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