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草案公示,将建七类慢行系统特色分区
新京报 记者 徐美慧 编辑 冯雅君
2021-09-02 13:15
加强电动自行车逆行、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治理,提高慢行交通安全性。

新京报快讯(记者 徐美慧)《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草案今日(9月2日)正式向社会公示并听取公众意见。《规划》提出,到2035年,将慢行系统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规划的重点范围为中心城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面积为1533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20年至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北京慢行规划指标体系。北京市规自委供图


到2035年,将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经过多年规划和建设,北京中心城区形成了“棋盘路+环路+放射路”的基本道路框架。从慢行系统的发展情况看,城市街道两侧普遍设有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出行比例一度高达45%。

 

据了解,伴随城市机动化进程,北京慢行交通经历了主导、衰减、衰减减缓、回升四个发展阶段。机动化的快速发展给慢行系统带来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机动车停车侵占慢行路权、行人过街不方便、慢行环境品质不高、不良交通行为威胁慢行安全等方面。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发展愿景,《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应运而生。

 

根据北京现状、结合北京特点,《规划》提出慢行交通的四个发展定位:城市交通战略的重要支撑,治理“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和切入点,高品质、人性化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活力、健康、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建设连续安全、便捷可达、舒适健康、全龄友好的慢行系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其中,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开展专项行动,系统性解决慢行系统突出问题,持续提升慢行交通吸引力;远期目标是到2035年,将慢行系统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同时,《规划》从出行比例、骑行量、路权保障和环境品质四个方面提出了八项规划指标。

 

将建设七类慢行系统特色分区

 

《规划》明确,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理念,逐步连线成网、联网成片,加快构建“成网好用”的慢行交通系统,形成“线贯通、点覆盖、增体验、定规则”的规划方案。

 

线贯通,即统筹整合北京各类慢行空间资源,加快形成“一主、两辅、四特色”慢行网络。其中,“一主”是城市道路网,“两辅”是等外道路网和街坊路网,“四特色”是绿道网、滨水慢行网、历史文化探访路网和慢行专用路网。通过将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绿道、滨水慢行路之间的节点打通,形成三网融合的慢行系统。

 

点覆盖,即围绕15分钟生活圈、学校、医院和轨道车站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塑造高品质的慢行友好出行环境。以社区为中心,通过打通断头道路,优化过街设施等措施提升可达性,构建慢行友好的15分钟生活圈;优化学校、医院周边交通流线设计、标志标线设施等,改善慢行环境;推进轨道车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方便可达的轨道微中心。

 

增体验,即突出慢行空间与城市特色空间有机融合,根据各类城市功能区的规划特点,提出七类慢行系统特色分区,并进行分类规划设计引导。

 

定规则,即出标准、订办法,保障慢行规划科学实施。制订慢行交通组织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慢行系统秩序管理,推进礼让行人、礼让骑行的文明出行行为,践行首善标准;在现有两部北京地方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订慢行空间精细化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科学指导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工作,营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慢行交通环境。

 

《规划》提出建设七类慢行系统特色分区。其中,历史文化慢行街区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商业活力慢行街区以步行促进商业活力,优化提升王府井、西单、前门等传统商业街区环境;休闲游憩慢行街区则通过改造工业设施、打造魅力亲水空间等措施促进慢行环境提升。

 

此外,北京还将建设智慧创新的科技科创慢行街区、立体开放的商务金融慢行街区、静稳亲切的慢行友好居住街区、高效有序的慢行友好枢纽街区。

 

统筹路内停车与慢行空间资源,减少机动车对慢行路权的侵占

 

为科学有效地推进规划实施工作,《规划》提出保路权、补短板、提品质、广宣传的规划实施策略。

 

在保路权方面,将从统筹路内停车与慢行空间资源、规范街道附属设施设置、协调公交车与自行车路权、治理交通违法行为四个方面加强慢行路权保障。

 

一方面,将统筹路内停车与慢行空间资源,严格控制和规范路内停车,按照新建区域和建成区域进行分区分类施策,确保慢行主体网有独立的慢行空间,减少机动车对慢行路权的侵占。

 

另一方面,规范街道附属设施设置,保障行人路权。《规划》提出,将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精细设计和布置各类附属设施,尽量减少或完全消除附属设施对行人通行空间的不利影响。

 

在协调公交车与自行车路权方面,将采用岛式站台或自行车道外绕的方式,避免公交车道与自行车道的交叉,有效消除公交车进出站对自行车通行的影响,保障公交车站处的自行车路权。

 

同时,将治理交通违法行为,研究制定合规电动自行车发展政策,进一步强化交通秩序管理,加强电动自行车逆行、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治理,提高慢行交通安全性。

 

《规划》提出,将从保障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和方便性、改善交叉口及立交桥区慢行环境、改善自行车停放秩序三个方面解决慢行短板问题。例如,对于大型平面交叉口、宽马路,应压缩路口,增设二次过街安全岛。过街人流量大的交叉口可以探索采用增设对角人行横道、减小转弯半径等措施,提高行人过街效率和安全性。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编辑 冯雅君 校对 陈荻雁

相关推荐
北京通州八里桥宅地溢价16%成交 招商蛇口“补仓”
房产
北京市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以“三生”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
北京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丽泽商务区、北京西站等将有大变化,北京丰台区发布最新公示
北京
雄安新区:用“绣花功夫”构筑“人民之城”
新京号
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三大主题园概念设计完成
北京
专项规划获批,“京华绿道”让市民开门见绿、抬脚可入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