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以精细化治理,破解电动自行车上楼难题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评论员 马小龙
2021-08-29 23:19
分阶段拆解治理流程,以精细化治理举措实现多赢。

▲某小区楼道内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新京报资料图


8月1日起,《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此前引发热议的“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等条款,也将正式发挥效力。


但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个小区发现,《规定》正式施行近一个月以来,依旧有部分乱象未能得到改善,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飞线充电等违规现象依旧不少。一些民众擅自提高电动自行车速度、改装电池等乱象也还存在。


电动自行车上楼、改装电池的危害毋庸多言,此前媒体报道的多起“电动自行车电梯内爆炸”“屋内电池充电爆燃”事故就曾引起多番讨论。一桩桩惨痛的教训已经明示,电动自行车一旦发生爆炸,小则导致公众财产损失,大则危及人身和生命安全。


那么,现实中为何还有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除了一些人缺乏安全意识与公共责任心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区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所致。


一些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由于规划时没有留出空地,导致现在没有地方用来建室外车棚和充电设备。谁都不想自己的车每天在外被风吹日晒,也因此,室外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才是阻碍相关治理举措落实的根本因素。


其次,室外停车电池被盗等问题依旧存在。由于电池的价格相对而言不算特别高,相关管理部门鲜有为此而专门去追查。但对个人而言,这些“小事”却困扰着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


当然,一些小区的停车棚充电收费较高等细节因素也会给居民带来困扰。也因此,不少人为“省事”,会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或将电池拿回家充电。


就此去看,在治理电动自行车上楼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扎实解决好住户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该是治理电动自行车上楼难题的先决条件。


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上述乱象。而这,需要基层政府和物业公司共同发力,创新治理与沟通理念,加强与普通公众的积极沟通,形成良好的议事机制。


与此同时,要加强停车棚、充电桩防火巡查检查频次,建立相应的备案制度,完善消防设施的设置。《规定》就要求,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充电设施应当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功能。


当然,由于《规定》刚刚实施,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工作尚处初期,且因缺乏相关治理经验,基层对一些事情还在摸索,进展相对较慢;此外,由于很多公众基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对《规定》不甚了解,普法也需要时间和过程。


因此,针对类似现象,执法部门初期或可以教育为主,等相关配套设施完善、相关规定普及到位后,再配以严厉的处罚。分阶段拆解治理流程,以精细化的治理举措实现多赢,如此,才能达到“善治”之目的。


新京报评论员 | 马小龙

编辑 | 新吾

校对 |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马小龙
新京报评论员
评论员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电动车困与解

相关推荐
抗疫中的市场力量|快递员入驻封控区,酒仙桥模式下的最后一百米
科技
北京市丰台区委关于十二届市委第十一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第一看点
北京市西城区委关于十二届市委第十一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第一看点
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关于十二届市委第十一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第一看点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从新出发
时事
政解|北京将制定2022科技冬奥行动计划
北京
土地改革:集体土地流转待破解
综合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行“互联网+公共服务”论坛
乌镇峰会
朝阳群众 城市根须 无处不在
综合
北京垃圾分类一周年,我们的生活有何改变?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