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以精细化治理,破解电动自行车上楼难题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评论员 马小龙
2021-08-29 23:19
分阶段拆解治理流程,以精细化治理举措实现多赢。

▲某小区楼道内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新京报资料图


8月1日起,《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此前引发热议的“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等条款,也将正式发挥效力。


但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个小区发现,《规定》正式施行近一个月以来,依旧有部分乱象未能得到改善,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飞线充电等违规现象依旧不少。一些民众擅自提高电动自行车速度、改装电池等乱象也还存在。


电动自行车上楼、改装电池的危害毋庸多言,此前媒体报道的多起“电动自行车电梯内爆炸”“屋内电池充电爆燃”事故就曾引起多番讨论。一桩桩惨痛的教训已经明示,电动自行车一旦发生爆炸,小则导致公众财产损失,大则危及人身和生命安全。


那么,现实中为何还有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除了一些人缺乏安全意识与公共责任心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区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所致。


一些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由于规划时没有留出空地,导致现在没有地方用来建室外车棚和充电设备。谁都不想自己的车每天在外被风吹日晒,也因此,室外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才是阻碍相关治理举措落实的根本因素。


其次,室外停车电池被盗等问题依旧存在。由于电池的价格相对而言不算特别高,相关管理部门鲜有为此而专门去追查。但对个人而言,这些“小事”却困扰着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


当然,一些小区的停车棚充电收费较高等细节因素也会给居民带来困扰。也因此,不少人为“省事”,会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或将电池拿回家充电。


就此去看,在治理电动自行车上楼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扎实解决好住户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该是治理电动自行车上楼难题的先决条件。


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上述乱象。而这,需要基层政府和物业公司共同发力,创新治理与沟通理念,加强与普通公众的积极沟通,形成良好的议事机制。


与此同时,要加强停车棚、充电桩防火巡查检查频次,建立相应的备案制度,完善消防设施的设置。《规定》就要求,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充电设施应当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功能。


当然,由于《规定》刚刚实施,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工作尚处初期,且因缺乏相关治理经验,基层对一些事情还在摸索,进展相对较慢;此外,由于很多公众基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对《规定》不甚了解,普法也需要时间和过程。


因此,针对类似现象,执法部门初期或可以教育为主,等相关配套设施完善、相关规定普及到位后,再配以严厉的处罚。分阶段拆解治理流程,以精细化的治理举措实现多赢,如此,才能达到“善治”之目的。


新京报评论员 | 马小龙

编辑 | 新吾

校对 |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马小龙
新京报评论员
评论员主页
相关专题

电动车困与解

相关推荐
【金豆新闻】党建引领 从 “新” 出发:一起来看豆各庄新建小区“成长图鉴”
新京号
朝阳区启动“共朝美好”六大工程,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北京
倾听“您的声音”解决“急难愁盼”:一份北京精细化治理民生答卷
观点
保障孩子们的出行安全,石景山这条路焕新
北京
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对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
北京
西城去年接办市民热线诉求27.14万件,解决率97.96%
北京
市政协:今年“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已全面启动
北京
丰台新村街道建立安保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高辖区治安水平
时事
探访|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怎么破?北京多区用上这些新科技
北京
市场监管局特设处:北京31.6万台电梯今年全部贴上数字身份证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