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的“一周新书风向标”又与读者见面了。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将不单单把好书列出来写一段推荐语,我们还会尽可能地在自己阅读效率允许的范围内,对读者们关注的或刚刚出版的书籍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本新书的内容非常精彩,我们会不遗余力地给出推荐,如果一本书的内容与其关注度不符,我们也将会在参考意见中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我们对某本书的态度,我们还会增加一个“推荐指数”,类似豆瓣评分。
当然,任何阅读的判断都是个人的,我们的意见未必正确,甚至有可能是偏见,但它们一定是真诚的。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份阅读指南(毕竟,这个事情可能还要冒着得罪出版社的风险)。如果你有比较犹豫的、想要知道我们态度的新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也将尽快给出自己的看法。
历史
《大加速:1945年以来人类世的环境史》
作者:约翰·R.麦克尼尔 / 彼得·恩格尔克
译者:施雱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5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刘亚光
阅读就像照镜子,从书里照见的当然不仅仅是私人的趣味,更有个体置身的时代环境。在过去的两年里,“疫情”成为人们从阅读中最常照见的时代主题。另一个主题可能是“环境”。全球变暖虽然早已出现在我们小学时的教科书里,但它的变化在这两年已经日趋极端,对我们的影响,绝非课本上抽象的寥寥数语,变得越来越可感。今年西欧的洪涝,河南的暴雨,多少都与这股趋势密切相关。甚至就在两天前,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就表示,北极格陵兰岛的冰盖最高点出现了下雨现象,这是当地有记录以来的首次。
从回应时代问题的角度来说,美国著名环境史家约翰·R·麦克尼尔和其合作者彼得·恩格尔克的这部《大加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尽管它存在着一些麦氏作品此前也为人诟病的问题。与《人类之网》类似,对全球视野的强调使得麦克尼尔的文风往往大开大阖、旁征博引,这本书更多给人提供对全球环境问题领域宽阔的总览,相对来说,就无法那么注重细节的雕刻。副标题中的“人类世”,本身也是一个在学术圈充满争议的概念。两位作者将其时间段界定在20世纪中叶、二战之后开始至今。在这个时间段内,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开始“大加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量级。
纠结这一概念的合理性更多应交由学术界。《大加速》还是从多个方面丰富了公众思考环境问题的角度。例如,在河南暴雨等自然灾害事件中,现代城市如何未雨绸缪,应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害成为各方讨论的一个焦点。而这恰恰也是本书关注的重点之一。作为现代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也是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互动最重要的界面。两位作者梳理了1945年以来不同国家城市建设中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许多案例,从历史的尺度上点出了其环境影响。又如,两位作者也指出“环境文化”的重要性。人们对环境的认知、观念以及在其指引下的行动,受到国家政策、国际形势等多重势力的共同建构和制约。
文学
《书店日记2:书店四季》
作者:肖恩·白塞尔
译者:顾真
版本: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年8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宫子
这不是一本多么具有深刻意义的书,说实话,《书店日记》系列的大部分内容都很无聊,无非是作者在自述书店经营的日常,然而,这本看似无聊乏味的书却又存在着某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指的不仅仅是一些诡异的顾客,例如让店主找了半天绝版书,最后只是想确定一下家里那本绝版书的市场价的老太太,还有偷偷去翻阅黄色小说的老头子等。肖恩·白塞尔的书店是一家二手书店,它有趣的地方在于你会在这里看到很多完全没听过的书籍,例如《鼹鼠与鼹鼠的防控》、《赫布里底之歌》、《废话顾问》等,不管看起来多么冷门偏僻的二手书,总会有人推开店门,说出它的名字。人们在这个书店里安静地找书、看书,翻阅写满自己感兴趣的文字的纸张。我们的城市里也有书店,我们也有二手书购买渠道,然而,这种人与书之间互相寻找并相遇的阅读氛围,是有些令人向往的。如果你已经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丝疲惫,我很推荐这本书,让人重新感受到人与书之间那种自然而然相遇的轻松关系。
历史
《崩盘》
作者:亚当·图兹
译者:伍秋玉
版本: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1年6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徐悦东
2008年的金融危机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很多研究金融危机的著作仅将2008年金融危机视为美国内部的危机,并将那场金融危机仅仅限定为经济危机,而忽视了这场金融危机的不同面向。亚当·图兹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他没有以国家为单位出发,而从全球互相联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大型全球战略性重要银行的运作情况。这种视角非常符合全球化中各经济体互相联系的本质。因此,他不仅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还分析了这场金融危机如何重塑了我们的世界——他分析了欧债危机、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克里米亚问题等事件,描绘了一个当代全球史。亚当·图兹告诉我们,我们一直生活在2008年金融危机所产生的余波之下。我们该如何理解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趋势?在全球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处理好危机?这本书为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童书
《小间谍哈瑞特》
作者:路易斯·菲兹修
译者:李冉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21年7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申婵
书名里的“小间谍”可能会让初拿起这本书的读者把它当成一本侦探小说,但实际上这里的“间谍”约等于“八卦”。11岁的小姑娘哈瑞特的间谍行动,就是悄悄观察身边所有的人,并把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判断立即写进随身携带的日记本里。她还会从别人的聊天中发现新的线索,再进一步寻找最好的观察点,甚至会偷偷跑进私人住宅,只因为好奇举止怪异夸张的富太太,为什么每天都把时间耗费在打电话上。
因此,她当然不乖巧,是一个不被外界标准绑架、十分忠于自己感觉的女孩。而她之所以这么八卦,是因为一直负责照顾她的保姆、热爱文学的高丽告诉她,如果想成为一名作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下自己看到的所有人和事。
可是有一天,哈瑞特的私人日记本被同学发现了,她直白却刻薄的记录引发了一场全班同学和她的战争,校园里看似单纯的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起来,这恐怕是哈瑞特沉浸在对人的观察和成为作家的路上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全书虽以哈瑞特为主角,但是她记录他人的方式,又显得她像是一个旁白者。她也没有让我们看到一个“完美儿童”,更没有对校园生活的美化,也因此,这本出版于1964年的儿童小说,在美国儿童文学史上被誉为“新写实主义”的开篇之作,并引领了一代创作风气。
作者 | 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 | 李永博;王青
校对 |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