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气候变暖 玉米会减产吗?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2021-08-18 18:39
玉米是全球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明确气候变暖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定量影响,对于科学应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全球变暖对粮食生产带来负面影响,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联合全国24个科研团队,揭示了气候变暖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定量影响。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资源、保护和再利用(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上。


大片玉米地。中国农科院供图

 

玉米是全球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明确气候变暖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定量影响,对于科学应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据团队科学家李少昆研究员介绍,此次研究中,团队利用在全国玉米典型生态区42个试验点的多年田间试验数据,模拟气候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气候生态区,昼夜温差和累积光合有效辐射是造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昼夜温差每降低1℃和累积光合有效辐射每降低100兆焦,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减少1.0吨/公顷和0.85吨/公顷。玉米生长季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每升高1℃,玉米籽粒产量分别降低0.83吨/公顷和0.67吨/公顷,即玉米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升高1°C,玉米减产5.8%,该结果低于减产8.9%的以往研究报道。该研究同时发现,品种对气候变暖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玉米主要品种产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中国农科院供图

 

同时,研究团队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可为预测气候变化对未来玉米产量变化可能产生的定量结果以及缓解策略(例如品种选择等)提供支持,为我国玉米生产“藏粮于技”和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得到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铭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今年小麦为什么要适时晚播?有哪些好处?
新京号
玉米灌浆期还要管理吗?管怕花钱,不管怕减产,3个误区不可忽视
新京号
今年玉米红蜘蛛爆发,4大原因很常见,8月下旬防治关键期,错过或减产严重
新京号
农谚说“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啥意思?今年大暑节气在几号?中伏在几号?谁先谁后?是不是荒年?
新京号
8月种植黄瓜,4种虫害防治有讲究,选错药等于浪费钱
新京号
今日立秋,为何害怕晴天?老祖宗留下4句谚语,背后暗藏“真相”
新京号
40度高温又来了!30天三伏天比40天还热,咋回事?还要热多久?
新京号
5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价格为何难大涨?1.30元/斤还有多远?
新京号
算一笔账:种青贮玉米和普通玉米,哪种划算?青贮玉米还能种植吗?
新京号
飞机拉的彩烟到底是什么?原材料曾经就在你家厨房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