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校园普及AED,做好培训工作是关键 | 新京报社论
新京报 编辑 马小龙
2021-08-12 00:07
校园自动体外除颤仪不仅要能及时装好,更要常态化地用好,发挥应有价值。

▲120急救人员讲解AED的使用方法。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裴剑飞 摄


日前,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校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工作的通知》指出,为落实《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助力健康北京建设,要求每个学校至少配置一台自动体外除颤仪,在明显位置张贴自动体外除颤仪位置导向图,同时要组织一定数量的相关人员进行仪器使用的培训。通知要求,自动体外除颤仪的购置安装需2021年底完成。


作为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同时因为其简单易用,也被称作公共急救的“神器”。北京推进各级各类校园普及自动体外除颤仪,将有效提升校园急救水平,夯实校园安全保障能力。


当然,让自动体外除颤仪成为校园标配,尚只是硬件上的要求。提升师生的急救意识和能力,做到敢用、会用、善用,更是必不可少的软件支撑。此前就有“救命神器”成摆设的现象发生,此类情形应在校园内避免。


这次通知中也明确要求,安装仪器的同时,学校要组织一定数量的相关人员进行仪器使用的培训;并提出,在此基础上,可依托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在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时进一步加强仪器使用的培训,确保急救人员科学有效掌握急救技能。


也就是说,硬件配备到位,更要科学有效地提升校园急救技能。这就涉及一系列的急救知识普及、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等,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完成设备安装这么简单。


这也要求相关资源支持和监督考核,应该有更精准的安排,确保校园自动体外除颤仪不仅能够及时装好,更要常态化地用好,发挥应有价值。


从更大层面来看,完全可以把在校园普及自动体外除颤仪作为提升社会急救水平的一个契机和切口。


一方面,在校园科学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本身就是“从娃娃抓起”,提升社会整体急救意识与能力。而率先在师生中普及,也可大大助力社会应急教育平均普及率的提升,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平台和场景优势,做好与社会急救教育和急救技能培训的衔接。如借助学校的设备条件,不定期在家长群体中开展相关急救技能培训互动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应急救护技能的普及。


事实上,去年北京发布的《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也提出,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等方式,普及公众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每年培训不少于20万人次。校园在助推应急知识和技能普及上的作用,显然大有潜力可挖。


近年来,围绕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目标,北京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普及速度正在明显加快。如大兴国际机场就安装了4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去年10月,北京市还启动了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工作,预计到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


此外,今年北京将新建、改扩建201个急救站点,推进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此番要求校园在今年底前普及自动体外除颤仪,无疑是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再进一步,为安全校园建设乃至健康北京建设提供更有力保障。


文 | 社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刘越
相关推荐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启幕,北京乐山双城联动打造戏剧盛宴
娱乐
红十字会带来应急救护培训,北京丰台三校学生共迎开学第一课
教育
陕西安康:四部门联合部署2025年春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
消费
陈向东成立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助力解决资源欠发达地区教育难题
教育
新闻多一度|上高速公路、翻垃圾桶……风靡校园的“烟卡”游戏如何整治?
时事
6位运动员谈青少年体育:全力以赴,用体育锻造身体与内心
公益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