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近十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融资额达190亿元
新京报 编辑 宋钰婷
2021-08-09 15:20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曾几何时,航天是宇航员的专属旅途。近年来商业航天的迅猛发展,让很多人的太空梦有了实现的可能。日前,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成功“打卡”太空,而据中新网的最新消息,维珍银河公司已经开始向“太空游客”售票,单座价格45万美元起。

 

如今国外的商业航天发展如火如荼,我国的商业航天又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呢?日前,企查查数据研究院推出《近十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投融资数据报告》,我们统计了176“航天、卫星”相关项目,从投资和融资的角度对神秘的商业航天领域进行数据分析,带大家感受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波澜壮阔的十年。

 

一、近十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融资323起,披露融资额达190.8亿元


航天领域,历来神秘,关乎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与国际地位。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自此,中国商业航天的征程正式开启。



通览过去十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的融资情况,企查查数据显示,融资事件数量从2015年起开始翻倍,从15起上升至29起;2016-2017年实现第二次跳跃,达到45起、46起;2018年为历年第一高,达到62起;2019-2020年出现回落,但仍保持在40起以上。20211-7月商业航天项目融资事件共17起,或为新低谷。


从披露融资金额来看,2020年为历年第一高,接近百亿元,2021年截至目前也达到14亿元。


令人不解的是,在疫情严重百业待兴、诸赛道乏力的2020年,商业航天赛道居然取得了不错的融资成绩。而在2021年,无论是融资金额还是融资事件,均较前几年出现下滑。

 

二、2021年商业航天赛道融资仅17起,火箭卫星研发初创企业频获融资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1-7月商业航天赛道的融资事件共17起,披露融资金额有14亿元。从项目类型来看,火箭/卫星发射研发、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和航天装备制造是今年的融资热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7个项目中,有8个都属于天使轮或A轮融资。2021年的商业航天赛道,虽然融资数量与金额齐降,但资本仍然十分青睐初创企业,尤其是火箭、卫星的发射研发企业。



三、7成以上商业航天项目仍停留早期融资,同时较为青睐定增融资


聚焦于近十年商业航天项目的融资轮次分布(不统计战略融资、股权融资),饼图内圈为融资数量分布,饼图外圈为融资金额分布。企查查数据显示,早期融资(种子/天使轮-B轮)的数量有199起,占比高达76%;而早期融资的披露金额仅有80亿元,占比仅有44%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航天赛道的定增融资有15起,占比6%;而披露金额达到35亿元,占比19%。我们发现,商业航天项目更倾向于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获得融资。



四、5成商业航天融资事件发生在北京,高达158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商业航天项目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共发生了158起融资,其次是西安、上海和深圳,各有19起。


北京作为我国的科技高地,聚集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在航天领域。无论是融资事件还是融资金额,北京均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五、披露融资金额TOP3商业航天项目:中国卫通、蓝箭航天、长光卫星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披露金额来看,中国卫通以43.9亿元摘得魁首,而蓝箭航天与长光卫星分别以27.7亿元、27.1亿元位列第二三名。


星际荣耀、航天测控和科工火箭分别以12.9亿元、12亿元、12亿元位列商业航天融资金额榜单的第二梯队。



六、融资次数TOP3商业航天项目:蓝箭航天、九天微星、零壹空间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融资次数来看,蓝箭航天以10次位列第一,九天微星与零壹空间以7次并列第二。



七、商业航天赛道最佳捕手:中科创星,目标成为硬科技创业孵化平台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出手次数来看,中科创星以15次出手位列第一,曾两次加码“九天微星”和“微纳星空”,独立投资了“坤飞航天”、“天擎航天”等多个项目,所投项目布局主要集中火星、卫星发射研发企业,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企业。


作为硬科技创业孵化平台,中科创星绝大多数项目都是从种子轮开始投起,像专注于小卫星研发、运营等全产业链服务的“九天卫星”,就已经成长为赛道内的头部企业。


此外,经纬中国以11次出手位列第二,曾三次加码“星际荣耀”,一家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商;两次投注“蓝箭航天”,一家小型运载火箭制造商。哪里热门投哪里!经纬中国对赛道头部企业的捕捉效率一如既往的高。



时至今日,很多人仍觉得航天和太空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其实,距离人类登月已经过去50余年;就在日前,创办维珍银河的布兰森顺利登上外太空而就在当下,有三位中国航天员仍生活在太空,锻炼、身体检查、航天实验……“出差三人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一直在直播他们的太空生活日常。

 

这些无不在说明,2021航天正在步入商用时代的新征途!商业航天拥有无穷的想象空间,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太空旅行不仅成真,并且不再只是富人的游戏,太空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距离无限拉近,那才是商业航天真正的星辰大海。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危卓


相关推荐
机器人风口下的抉择:热钱潮涌 迟疑与分歧
科技
北京何以连续多年成为中国“独角兽第一城”?
北京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广东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抢占先机
时事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新京号
全文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第一看点
“智”启未来:抢占新高地,人形机器人“苦练”家务
科技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闭幕,这些新书和活动值得回顾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