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夜晚,江苏省淮安市区淮海北路上的一家鸿星尔克专卖店,市民争相购买服装、鞋帽类商品。图片来源:IC photo
近日,河南暴雨成灾,鸿星尔克第一时间宣布向河南捐赠5000万元。此举不仅频繁登上微博热搜,而且在过去一周内,鸿星尔克仅在直播间就卖出了过亿元的销售额,一时之间成了“国货之光”。
但短短几天,鸿星尔克也经历了“野性消费”、“诈捐”质疑、鸿星尔克企业负责人、慈善机构出来回应等过程。为何鸿星尔克会被质疑“诈捐”?舆论反转之中也令人反思,企业捐赠平衡好激情与理性也是题中之义。
什么是物资捐赠?
舆论反转来自网友发布的一则信息,称鸿星尔克目前只捐了20万瓶矿泉水,距离5000万元的捐赠声明有巨大差异。
在社会大众一般认知中,在水灾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如果是诚实的声明,这笔捐赠应该到位才对。但从目前的事实来看,鸿星尔克做出的是一个捐赠承诺。
7月25日中午,郑州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回复媒体,此前与鸿星尔克的子公司签订了3000万元的捐赠协议,目前100万元善款已经到账,2900万元物资需分批次运送;壹基金也对外发布与鸿星尔克签订的捐赠框架协议,捐赠人民币200万现金和1800万元物资。双方特别约定,总价值不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整。
根据《慈善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捐赠人通过媒体公开捐赠承诺,签订捐赠协议的,法律保障必须执行,除非经济状况显著恶化。
在法律的保障下,鸿星尔克不仅仅对媒体公开,还签订了捐赠协议,捐赠承诺可以认定是有效的。其中有一个小细节,鸿星尔克协议承诺的是一个“不超过”的捐赠上限,而对外公开发布的是上限额。这意味着,最终的实际捐赠额,有可能小于公开发布的数据。
这表示,鸿星尔克捐赠是真,但会以物资为主。此举瑕不掩瑜,大灾之时,企业伸出援手,仍是值得表彰的爱心行为。
▲鸿星尔克捐赠的部分物资。图片来源:鸿星尔克官方微博
物资捐赠应当以响应型捐赠为主
那么,物资捐赠怎么捐?自然灾害的救助中,社会大众层面看到最多的是生命救援,以及生活物资的发放。但是除此之外,救灾还有更多基础工作,比如政府主导的通水、通电、通信、通路,以及灾后的恢复和重建,这也是最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部分。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救灾花费中,生活物资并不会占用太多资金。如同鸿星尔克捐助的20万瓶矿泉水,能解决部分居民的饮水问题,再加上其他泡面等生活物资,短期内要用掉5000万元非常困难。
那么,鸿星尔克承诺捐赠的物资,究竟是什么样的物资和什么类型的物资,并没有说清楚。
从捐赠企业的角度,他们关注的是公布一个满足社会预期,同时不会对企业运营带来压力的捐赠数字,为此不重视最终的救灾细节和效果可以理解。
但是,企业要意识到的是,社会不仅仅期待企业对社会承担责任,还期待这份责任能有效落地。为此,要充分回应社会舆论,企业在捐赠时,也应尊重救灾的专业性问题,确保自己的承诺能匹配水灾的实际需求,从而对应社会预期。
比如舆论还会关注,鸿星尔克捐赠的物资,会不会是捐赠自己旗下的产品,是不是在消耗库存等此类问题。
其实,企业捐赠自有产品没有问题,核心在于物资捐赠是否响应灾区最紧缺的需求,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二者的意义,截然不同。
要做好雪中送炭的物资捐赠,就应当以响应型捐赠为主,根据经验评估以及现场发布的需求,再根据企业的核心能力来提供支持。灾区的需求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匹配,社会舆论自然能理解。
▲郑州慈善总会回应。图片来源:郑州慈善总会官方微博
企业捐赠也应量力而行
企业不仅仅是营利的组织,还是专业的组织,回馈社会的方式不单单是捐款捐物,借助自身的产品优势、供应链管理优势、专业技能优势,都是贡献。
如同武汉疫情早期,捐赠物资堆积之时,商业物流公司的加入,就极高效地解决了捐赠物资流转分配问题。同样赢得赞许。
不得不说,在灾难面前,企业捐赠也应根据核心能力量力而行。理性捐赠,才是最终双赢的局面。
目前来看,鸿星尔克捐赠是真实的,也有法律效应,但中间出现了“剧情反转”。这个反转提醒企业,支持慈善事业能获得社会的积极肯定,但要注意尊重救灾规律,更加科学地全面回应社会。
尤其是物资捐赠,应该以响应型捐赠为原则。慈善在短时间里是激情驱动的,更长范围内是理性落地,平衡好激情与理性,方可让好事一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