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暑也分“阴”和“阳” 调理脾胃减少中暑风险
新京报 记者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2021-07-24 13:09

资料图片


进入三伏天,闷热的天气总是令人不适,在热浪的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很容易发生中暑。近日,四川宜宾一老人因中暑昏倒在路边,被当地派出所民警送回家中;不久前,广东惠州一中年男子中暑后体温接近42℃,最终抢救无效身亡……中暑后该怎么办?如何有效减少中暑风险?


学会区分“阳暑”和“阴暑”


“每个人发生中暑后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轻者会出现口干、口渴、心烦气躁、头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痉挛、抽搐等症状。”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来要良介绍,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指人们在户外暴晒之后出现的发热、口渴、心烦等症状;阴暑多因人们饮食过于寒凉或被风吹雨淋后,在夏天出现的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


对于户外劳作人员,一旦发生中暑相关症状,应及时将其转移至阴凉处,避免高温暴晒的环境,补充水分并进行适当休息,对于发生痉挛、抽搐等严重症状的患者,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此外,来要良表示,对于遭受寒湿,发生呕吐、腹泻等阴暑患者,可通过服用藿香正气水进行缓解,如果患者情况较严重,影响到电解质水平,此时也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必要的补液治疗。


很多人发生中暑,都会服用藿香正气水,其实这并不科学。“藿香正气水主要用于阴暑人群,且其分为含酒精和不含酒精两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味道浓烈,见效较快,对于没有禁忌症的人群,首选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对于肠道敏感人群、驾驶人群以及对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味道极度不适的人群,可选择使用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


增强脾胃功能可有效减少中暑风险


“其实,热的感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缓解,如吃冷饮、排汗等。”来要良告诉记者,少量喝凉水、吃冰棍等行为,在短时间内对于健康且体质较强的年轻人来说问题不大,但需要结合不同人的体质进行综合判断其对冷饮的耐受度。此外,人体的汗孔也有排热作用,通过出汗,汗液可以将人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带出,人的体温会自然地下降。


来要良认为,人们在夏天应尤其注意调节消化系统,增强脾胃功能。“当脾胃功能较弱、脾虚有湿时,通过合理的保健,将脾胃调好,通常不会发生中暑现象。因为当人们胃口较好时,饮食有所保障,饮水能够正常代谢出去,会大大降低中暑的风险和几率。而对于脾胃功能较差的人群,由于饮食无法得到很好的消化,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问题,那么阴暑也就随之而来了。”


在饮食方面,来要良建议,对于寒性体质、脾胃虚寒人群,夏天可适量多食用生姜,食用生姜可振奋体内阳气,当人体内阳气充足时,通过正常的饮食可以抵御外在的热和暑湿,而内热重的人,可以适量食用冰西瓜、性凉的水果以及冷饮等,以减少其内热的产生,从而起到消暑作用。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危卓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兆慧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最高37℃!未来一周,北京又热又晒,高温天小心这种病——
新京号
新闻多一度 | “抱冬瓜睡觉”能降温?医生提示:并非人人适用
时事
头条 | 界首最红!高温又双叒叕来了!健康风险预警刚刚发布→
新京号
极端高温下多地频发生猪中暑,传统养猪场亟待升级
乡村
老中医都不提倡夏天出太多汗!暴汗之后警惕“酷似中风”的瘫软病
新京号
“桑拿天”还有?后天起,高湿闷热如影随形——
新京号
为什么中医世家从不让孩子吃冷饮?原因并不是怕闹肚子......
新京号
即将进入高发期!阜阳疾控提醒!
新京号
新闻多一度 | 40℃高温天气来袭 5月为何北方这么热?
时事
世界睡眠日丨改善睡眠,医生推荐试试这几款助眠茶饮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