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如何破解?
新京报 记者 戴轩 编辑 王景曦
2021-07-24 13:21
洪涝中,水源、食物容易受到污染,缺水缺电的艰苦环境中,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出现腹泻等肠道疾病;栖息地被淹没后,一些宿主动物的分布、数量等发生变化,一些动物源性传染病可能因此传给人类。

新京报讯 持续多日的特大暴雨,让河南出现了严重的城乡内涝,郑州、新乡等地受灾。降雨仍在继续,雨停之后,受灾地区将面临防疫任务。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俗语是否有科学依据?灾后防疫的核心是什么?普通民众又该如何“自救”,记者连线曾亲历灾后防疫的疾控专家,就此进行答疑。

 

暴雨洪涝至河南多地受灾 国家组赴当地指导防疫

 

7月17日以来,郑州一场特大暴雨引发全国关注。城市内涝、地铁停运,据郑州网信最新消息,暴雨引发的洪涝和次生灾害已导致51人遇难,395989人紧急转移安置。日前,郑州内涝退去,而降雨仍在继续,新乡、卫辉等多地受灾。

 

7月22日,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办公室发布消息,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带队,由卫生防疫、心理健康、社区卫生等专家组成工作组赶赴河南,支援指导当地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机构灾害风险排查,确保正常诊疗秩序,加强心理抚慰和疏导,做好灾后卫生防疫。

 

据河南省疾控中心官网消息,该中心日前召开救灾防病工作会议,提出要指导全省做好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应对工作。包括加强饮用水、环境、食品的安全监测,提高疾病监测敏感性,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防范,完善药品、试剂物资储备等。参与会议的包括该中心涉及传染病、免疫规划、寄生虫病、公共卫生、消杀、应急等多个部门。

 

·追问1:“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有科学依据吗?

 

民间俗语“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并不是一句空话。

 

根据《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自然灾害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员伤病甚至死亡,灾后灾区医疗卫生需求增加,饮用水和食品的安全性存在隐患,传染病病媒生物及宿主动物发生变化,人群居住生活条件恶化以及区域人员活动频繁,这些改变,均可能导致灾后易发生某些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传染病暴发造成的死亡人数甚至大大超过始发灾难。

 

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窦相峰曾参与汶川地震、北京“7·21”暴雨的灾后疫情防控工作。他介绍,历史上,洪涝灾害曾引发霍乱,伤寒,痢疾和甲型、戊型肝炎等大流行,1998年洪水过后,孟加拉西部曾发生16000多人的大规模霍乱流行。不过,卫生防疫的及时介入,有助于降低疫情流行的风险。

 

·追问2:洪涝带来哪些防疫挑战?

 

不同的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的公共卫生影响各有不同。

 

《指南》评估了地震、洪灾、涝灾、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其中洪涝灾害中洪灾更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卫生设施地区化破坏更严重。因为供水系统破坏严重、食物短缺和人群大量流动以及滞水面积增大,蚊子等媒介昆虫孳生地扩大,两者都存在传染病潜在威胁,包括肠道传染病、动物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

 

窦相峰介绍,洪涝中,水源、食物容易受到污染,缺水缺电的艰苦环境中,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出现腹泻等肠道疾病;栖息地被淹没后,一些宿主动物的分布、数量等发生变化,一些动物源性传染病可能因此传给人类;蚊子、苍蝇易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而苍蝇可以传播肠道传染病,蚊子是登革热、乙脑等疾病的传播媒介。

 

此外,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情况也会不一样,郑州为城市环境,新乡则多农田旷野,待洪水退去,农民返回田中劳作,活动范围广,更需要注意蚊媒疾病的防控。

 

·追问3:灾害防疫如何开展?

 

灾害发生的不同阶段,防疫工作有不同重点。

 

在灾害发生前的应急准备期,当地应识别区域内主要自然灾害人群健康风险,收集积累相关基础资料,完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和卫生应急计划等制度文件,做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技术、人员和物资准备工作等。

 

灾害发生后的灾害应急响应期,早期以开展现场紧急医疗救援为主要任务,同时开展灾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恢复灾区传染病报告系统、关注灾区重大传染病疫情预警,做好开展灾害现场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准备。随着灾区居民逐步脱离险境,陆续进入临时集中安置区域生活。此时,灾区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将以疾病防控和卫生防疫为主,包括持续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疾病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风险源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恢复等。

 

窦相峰介绍,疾病防控从紧急抢救时就会介入,之后会在灾区进行水源调查、消杀、疾病监测、安置点评估等工作。相比日常,灾后防疫工作力度更大,疫情监测由被动监测变为主动监测,工作人员也会进入基层调查居民是否出现相应的传染病症状。北京“7·21”暴雨后,疾控人员迅速调查了房山自备井等水源安全情况,并开展疫情监测处置。

 

当灾区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工作结束,进入灾后评估总结期,当地应总结经验教训,评估灾害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效果,针对特定灾害和特定区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提出改进建议等。

 

·追问4:灾后防疫有何难点?

 

暴雨过后,郑州水网电网遭到重创,大量市民发现不能上网。7月22日下午,河南省卫健委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手机已不能通话。河南省疾控中心也出现漏水、供电不及时的现象。

 

窦相峰介绍,灾后基础设施受到损坏,会影响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网络中断则让数据统计、上报变得困难。汶川地震时,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瘫痪,只能通过卫星电话等方式汇报总体情况。需要电力运转的检测设备也会受到影响,但不少疾控机构现在已配有移动检测车,可以接电或自己发电,以应不时之需。

 

·追问5:民众应当如何“自救”?

 

近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发布了洪涝灾害公众健康防护建议。

 

洪灾过后,受灾区容易存在食品与饮水安全问题。如自来水可以使用,喝前释放至少3分钟,并煮沸1分钟。被洪水淹没的井水不能急于饮用,也不可用于洗菜。再次使用前需经过处理和消毒,之后煮沸饮用。丢弃与洪水直接接触过的食品和性状气味发生改变的食品。

 

洪水过后,对过水村屯、内涝和被水淹村屯应及时清淤,修整厕所、牲畜圈,修整院庭、填平坑洼,清除淤积在户外易腐烂变质的动物尸体和植物。动物尸体应深埋,土层应夯实。通过安装纱窗、纱门,人工捕打和药物杀灭等方法控制蚊、蝇与老鼠,垃圾应集中堆放,及时消毒与清运。

 

返回家园之前,要检查房屋结构损毁情况;提前给房间通风,检查是否存在松散脱落的电源线和气体泄漏;不要进入被洪水淹没的地下室,存在触电危险;房屋需进行全面的清洁之后再入住。

 

房屋所有的积水应尽快清除,如果积水表面有石油类物质存在,需先联系专业人员将其去除之后,再清除积水;彻底清洁墙壁、家用设施、地板、家具等,清洗所有柔软织物,包括床品、衣物、儿童玩具等,并用家用清洁剂溶于热水进行消毒;如果房屋内多孔物质被洪水浸泡超过48 小时,则很难被彻底清洗干净,建议丢弃。常见多孔物质包括地毯、墙纸、衣服、皮革、木制品、食材等;房屋清洁后可用风扇、空调、除湿机等加快风干速度,以减少细菌滋生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王景曦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灾害面前,人类社会应该如何应对?丨主题书单
文化
新闻8点见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时事
自制千余字社区采样流程说明,这位医护人员在社区当志愿者
北京
社区工作者 打通抗疫的最后100米
北京
港澳办:祝贺李家超高票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
第一看点
田轩:助企纾困,更需“授人以渔” |纾困企业评论②
财经
从上海疫情看社区治理痛点:“七八杆枪”,服务四五千人?
第一看点
援沪运输中,用“车头”与“挂厢”连接的路
时事
餐厅停业,19岁的她和店长、厨师、刷碗阿姨一起去做志愿者
北京
对话朝阳疾控医师:这是3年来最大挑战 我们与奥密克戎全力竞速
北京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