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体验官美慧在潘家园夜市初尝摆摊儿就“损失”一个亿│城市体验官
新京报 记者 徐美慧 景如月 周博华 李欣侗 编辑 刘梦婕
2021-07-23 18:22
旧货市场里,大家在游逛中互相交流,在讨价还价中成为朋友。


体验官手记:开,往城市的夜市开,这里可以抵抗“内卷”


“您真的要买吗?真的啊!太谢谢了。”我人生的第一单“地摊儿”买卖,就在这样的热切对话里开张了。

 

这期《城市体验官》,我们走进了大名鼎鼎的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7月,潘家园升级版“文化夜市”回归,新老玩家又聚集在一起。我带着心爱的小物件儿,现场拜了一位“地摊大人”为师,人生第一次做小生意“搞钱”的体验开始了。

 

扫码、测温、进场,夜幕降临后的潘家园,比聒噪的白天多了一份闲适。最早知道潘家园,是因为古玩旧物交易,我以为,逛这里的应该都是大爷、大妈,买个蛐蛐罐,盘盘古玩知识。没想到,夜市里青年人成了主力军,上世纪80年代的动漫招贴画、变形金刚、铁皮跳跳蛙、小人书、火柴盒子……这些琳琅满目的旧物,一下子就把怀旧气氛拉满。

 

整个体验过程中,最难的实属售卖环节了。从推销话术难以开口,到能跟着摊主一起“吆喝”几句,这对我来说已经算是“质”的飞跃。我的两件旧物,被喜欢它们的新主人带走了,成就感满满。

 

不知不觉,摆了三个小时摊儿,与形形色色逛夜市的人们攀谈,大家在游逛中互相交流,在讨价还价中成为朋友。


一番体验下来,我也慢慢从陌生的外来者角色,融入到整个市场中。甚至到最后,在我心里,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交易物品的地方了,而是一个城市文化会客厅。当人们白天爬过蒙蒙灰色的都市丛林,被内卷弄得遍体鳞伤时,就往这里走,越走越有颜色;当灰色渐变成彩色,人们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景如月 周博华 李欣侗 实习生 谢欣苒 视频报道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景如月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大戏看北京3月17-23日文艺资讯丨话剧《赵氏孤儿》诉说命运
娱乐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泰国春节旅游好多人都退票了,还能去吗?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1月13-19日文艺资讯丨中芭舞剧《过年》喜迎新年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