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新闻中心4层的指示牌“样本采集室”。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7月21日是新京报记者抵达东京后的第2天。按照东京奥组委的规定,除了在机场接受核酸检测,入境后的前三天,每天都要接受核酸检测。随后一直到离境为止,每4天都要接受一次核酸检测。初步估计,到8月9日离开日本时,记者至少需要接受9次核酸检测。
新京报记者领取的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容器。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与官方酒店和场馆相比,接受核酸检测最便利的地点是主新闻中心(MPC)。不同于前一天首次尝试自助检测时的忐忑,今天记者更加游刃有余。
隔间内的样本采集示意图。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乘坐扶梯到达主新闻中心的4层,一眼就能看到“样本采集室”的指示牌。说是采集室,其实是一个大厅,进门后左右两侧是两个服务台,左侧服务台领取包括试管、条形码在内的空样本,右侧服务台投放采集好的唾液样本,大厅的其他空间是供大家采集样本的小隔间。
新京报记者采集唾液样本。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摄
从志愿者手中领取两份空样本后,记者来到其中一个小隔间,两把凳子、一个横杆将隔间一分为二,可供两人同时采集。墙壁上贴着唾液样本采集顺序的示意图,按照步骤依次操作即可。扫描二维码进入特定的网址,输入注册卡号、出生日期、条形码的信息,完成注册后,就可以正式采样了。
新京报记者采集唾液样本。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采样的工具主要有两个,试管和吸管,做个不恰当的比喻,采集的画面有点像“喝酸奶”。有了此前两次检测的经验,同时听取了新京报读者的建议,记者尝试将舌头抵住上颚,采集样本的效率确实高了很多,很快达到了规定的1.5毫升。
新京报记者采集唾液样本。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带有唾液样本的试管放在一个透明袋,吸管及其他垃圾放入另一个袋子,然后分别投入服务台前的收纳袋、垃圾袋,今天的核酸检测就全部完成了。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东京报道
编辑 王希翀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