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多图直击|云南亚洲野象的保护与现状
新京报 记者 郑新洽 编辑 张英 林野
2021-07-12 07:30
野象数量的增长不断考验着栖息地的承载能力,野化训练、“退胶还林”、放归探索……人们不断探索对云南亚洲野象的保护。

“断鼻家族”的旅行仍未结束,这个“逛吃团”已然成为这个夏天最大的网红,这也使得亚洲象老家西双版纳与普洱的亚洲象家园现状进入大众视野。离开追象旅途,记者奔赴当地探访。


6月17日,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热带雨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两头亚洲象正在玩耍,“象爸爸”在一旁守护。每天28名饲养员与这些象朝夕相处,为它们测量体温、洗澡、喂食、野化训练,由于都是清一色的男性饲养员,因此当地人称这些饲养员为“象爸爸”。

据统计,我国亚洲象数量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150头左右增长到如今的300头左右,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与临沧。野象数量的增长不断考验着栖息地的承载能力,也为当地亚洲象保护增加了难度。



救助与野化

位于西双版纳州的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负责救助受伤受困或是被象群抛弃的野象。自2008年成立以来,先后参与救助亚洲象行动24次,目前有7头生活在这里,此外还繁育9头人工小象。


6月17日,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热带雨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象爸爸”带领一头亚洲象往雨林里走去。


6月17日,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热带雨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象爸爸”抚摸亚洲象。


6月17日,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内,“象爸爸”在为一头脚受伤的亚洲象擦药。


救助中心里,每一头被救助的亚洲象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它们有在求偶争夺战中败下阵来的昆六,被兽夹夹伤的然然,因脐带感染被家族留给人类的羊妞,与家族失联的“孤儿”小强,喜欢逛城的“阿宝”……


6月17日,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热带雨林,亚洲象小强(右)与阿宝(左)在林中玩耍。


6月17日,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热带雨林,亚洲象阿宝用鼻子卷起杂草驱赶背上的牛牤。


6月17日,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内,“象爸爸”为亚洲象洗澡。


6月17日,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内,“象爸爸”打扫象舍。


救助完野象,帮助其回归自然就成了“象爸爸”的重要任务。救助期间,为了得以靠近并帮助野象,人类需要与野象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也使得被救助后的野象依赖人类,为其回归自然增加了难度,所以进行“野化训练”显得尤为必要。主要方式为,每天将野象带回热带雨林里,让它们在里面自己觅食、生活,早出晚归,时间为上午8点半到11点,下午1点半到下午4点半。


据“象爸爸”介绍,训练时,一头象由两个“象爸爸”照顾,象到哪里,人就到哪里,但人尽量不干涉它们。


6月17日,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热带雨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象爸爸”记录亚洲象的活动。


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坐落在西双版纳野象谷热带雨林之中。



栖息地修复

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与“退胶还林”项目是亚洲象栖息地修复的重要部分。2018年,普洱市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区域,规划建设4000余亩的亚洲象食物源基地(也称“大象食堂”),作为大象的活动空间,以减少大象进入村寨的几率。 


6月15日,云南普洱思茅区六顺镇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大象食堂”),当地农户在种植亚洲象喜食的玉米。


亚洲象监测员们发现,通过观察野生亚洲象的行动轨迹,利用投放食物引导亚洲象回归森林,能降低亚洲象对沿途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于是,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区域,普洱市林草部门规划了4000余亩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分时段、分季节种植亚洲象喜食的芭蕉、玉米、棕叶芦等植物,目前已开辟种植1200亩。而在西双版纳,当地分批分地进行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试验,目前累计已建设8000亩。


6月15日,云南普洱思茅区六顺镇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大象食堂”)内,亚洲象监测员杨忠平正在寻找野象踪迹。


6月15日,云南普洱思茅区六顺镇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大象食堂”)内的亚洲象监测塔,这是国内首个亚洲象监测塔。


“退胶还林”与亚洲象保护是一体的。橡胶林有“绿色沙漠”之称,会大量吸走土壤中的水分,制约其他植物生长,亚洲象在橡胶林里很难找到食物。西双版纳作为我国两大橡胶原产地之一,拥有数量庞大的橡胶林,甚至很多海拔较高,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方,也被种了成片的橡胶,农民没有得到预期的收益。


6月22日,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一处橡胶林被砍伐,这块地将用于“退胶还林”。


6月22日,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一些被砍伐后的橡胶树统一堆放,它们将被当作柴火。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从这些橡胶长势不好的地方切入,通过公募筹集资金给农民发放管理费,还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产品,为农民创造更多收入,通过这些举措来鼓励当地农民将部分橡胶林砍掉,改种榕树、小叶紫檀等雨林植物,逐步达到“退胶还林”的目的。


6月21日,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飘村村民杰布鲁在一块砍伐后的橡胶地里种植雨林植物小叶紫檀。


6月21日,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基金会的试验地里,基诺族乡巴飘村村民布鲁都负责各种雨林植物树苗的培育试验。


6月22日,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飘村,村里一处“雨林穿越”旅游项目的营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基金会通过带动村民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产品,为农民创造更多收入,使“退胶还林”项目更好地推进。



放归探索

目前为止,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还没有一起成功放归野外的案例。


6月17日,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热带雨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象爸爸”带领一头亚洲象往雨林里走去。


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里的亚洲象,从野化到放归仍有很多路要走。“对这些收容的亚洲象,在什么条件下可放归大自然,目前没有标准。得看它们能否适应野外生存环境,如果能适应,能融入其他象群,那就没问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说,“受伤严重的,可能要继续留在繁育基地,恢复完全的象,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把它放归到自然去,但具体怎么放、如何放,还在探索之中。”


亚洲象如何脱离与“象爸爸”的亲密关系重归自然,“退胶还林”后如何持续保证农民的收入,亚洲象食物源基地是否让野象的胃口更加依赖农作物,都还处在不断摸索的过程。


6月17日,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内,“象爸爸”为亚洲象准备食物——象草。


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英 林野   校对 吴兴发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直击|云南象群一路“象”北

相关推荐
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人选(集体)名单公示
第一看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其名”更需“当其实” | 两会快评
观点
野象迁徙到国家公园设立,生物多样性该如何保护?│关注2022
时事
年终策划| 亚洲象监测员:“保护大象,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时事
探访“回归”象群:半夜觅食被发现后怒吼 回家以后长壮了
视频
北上野生象群回家后变壮了:“脱团”小象不入群 经常光顾野象谷
视频
对话700位名人的童年,不到10%没有家庭问题 | 童书新品
文化
对话700位名人的童年 | 童书新品
文化
西双版纳能承载多少大象?
时事
北移象群渡过把边江返回宁洱,象群监测转由属地开展常态化管理
时事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