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京郊夏日 我们遇见了一只翘家的白孔雀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王颖 编辑 唐峥
2021-07-09 22:43
7月7日,记者在京郊怀柔一处河边,偶遇一只停在野外树上的白孔雀,并拍下了它休憩的镜头。

一身洁白,头生“羽冠”,双腿修长,额颈高昂……7月7日,记者在京郊怀柔一处河边,偶遇一只停在野外树上的白孔雀,并拍下了它休憩的镜头。 


树林中的白孔雀,全身洁白无瑕。新京报记 王颖 摄


不怕人的白孔雀,或是家养走失

 

7月7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在怀柔区三渡河村附近的一座小桥边,无意中看到一只栖息在树上的白色大鸟。大鸟浑身洁白,生有羽冠,静静站在树枝上。


在大树上休憩的白孔雀。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小桥位于怀黄路与台关路交界处,横跨怀沙河,白色大鸟落在小桥东南角的一棵大树上,被枝叶遮挡,露出大半身体。

 

在记者拍摄过程中,大鸟并未受惊飞走,和一般的鸟不同,似乎不怕生人,甚至对记者试图靠近拍摄的行为也无动于衷。



白孔雀站在树枝上,四处张望。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当日,记者在发现地滞留半个小时左右,白色大鸟一直停留在原地,其间曾从树上落下,在树林中走动,但不曾走远。

 

随后,记者咨询了多位观鸟爱好者及鸟类研究学者,通过照片,观鸟爱好者及鸟类研究学者都认定,白色大鸟可能是一只白孔雀,因白孔雀并非野生动物,而是人工选育的品种,因此,专家猜测,这或许是一只翘家走失的养殖孔雀。

 

野生孔雀,我国仅在云南存在

 

北京动物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告诉记者,白孔雀是雉科印度孔雀的变种,印度孔雀俗称蓝孔雀,白孔雀是蓝孔雀变异而来,现存的白孔雀,多是人工选育饲养的,并无野生品种。

 

“白孔雀全身洁白无瑕,羽毛无杂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所以人们从变异的个体中将白孔雀筛选出来,进行人工繁育和驯养,作为一种观赏鸟,在动物园中可以看到,也有个人或企业饲养的。”张正旺说。

 

在动物分类中,孔雀一般分为两种,张正旺介绍,“国际上公认的孔雀只有蓝孔雀和绿孔雀两种,蓝孔雀即是印度孔雀,绿孔雀也叫爪哇孔雀”。

 

孔雀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资料显示,蓝孔雀主要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绿孔雀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我国也有野生孔雀,但仅有绿孔雀,主要在云南生活,其他地方尚未见到野生孔雀,”张正旺说,“近年来,我国野生绿孔雀数量下降较快,目前仅有500-600只。养殖孔雀则各地都有,其中白孔雀因其观赏价值较高,常有企业和个人养殖。” 

 

养殖孔雀,野外生存能力较弱

 

作为人工繁育的观赏鸟,白孔雀性子温吞,不怕人,甚至愿意亲近人,对危险的感知力较弱,在野外生存能力不高。张正旺介绍,“孔雀是植食性动物,在野外生存,一般没有食物短缺的问题,但养殖的孔雀,因为缺乏野外适应能力,只能短期生存,很难应对突发的风险。”

 

孔雀是群居生物,单独一只在野外,也存在问题,张正旺说,“一方面,养殖孔雀在野外难以长期生存,另一方面,也不可能自行繁衍。更重要的是,孔雀是热带、亚热带动物,在北方很难越冬”。

 

记者注意到,在发现白孔雀的地点附近,有多个景区,这只白孔雀可能是景区饲养的,目前,记者也在联系附近景区及相关救助部门,本报将会继续关注这只翘家的白孔雀。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见习记者 陈璐 摄影 王颖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铭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大同学小说首作,登上《人民文学》
新京号
《念念平安》:“又是一封短信,我回得快,也盼你多多来信”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