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林生斌“再婚生女”风波不止:别再隔空断案了|沸腾
新京报 编辑 陈静
2021-07-09 16:41
阴谋论和隔空断案,带来的是一个混乱的舆论场,而非事实和真相。

▲林生斌发微博回应争议。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由林生斌“再婚生女”引发的舆论风暴还在继续。

 

7月8日下午,“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人家属林生斌连发5条微博回应网友质疑。主要内容包括他对前岳父母的尊敬从未改变;火灾赔偿金已妥善处置,不存在与前岳母对簿公堂的情况;现任妻子并非小三,两人属于意外怀孕。其中一条微博,将矛头对准了亡妻朱小贞的哥哥,暗指其放任谣言传播。

 

很快,朱小贞哥哥发文回应称“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表示后期经父母同意,代表二老全数捐出妹妹遗产。疑似朱小贞的妹妹微博用户@朱七七Fighting也晒出与林生斌的对话框,质问林生斌“真的不怕报应吗”。

 

十天前,林生斌一条“再婚生女”的微博,堪称在舆论场投下了“一枚炸弹”。短短的时间里,我们见证了议题从“中年男人负心薄幸”的情感话题发展成“怪力乱神的灵异解密”,如今又走到了亲人反目的伦理惨剧。双方一来一往的回应,再次点燃网友讨论的热情。


暂且按下两家的是非曲直不提,林生斌在微博里提到的“谣言四起”“怪力乱神等无端猜测”“家人被连累”“出门都需要勇气”恐也并非虚言。


纵观此事发酵以来的传播链条,从“镇魂井锁魂墓”到“通过偶遇等线索分析现任妻子为小三”,以至于新生女儿的名字都被拿着放大镜解读了个遍,一些网友在围观此事的过程中存在的过度解读、无端臆测、隔空判案的行为,让人忧虑。这些都提醒我们,围观要理性,不要隔空断案,更不能造谣传谣。

 ▲朱小贞哥哥发微博隔空回应林生斌。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林生斌事件发展至今,让人想起不久前的“错换人生28年案”。这两起事件的肇始无疑都具有相当大的悲剧性,而且都有指向清楚的责任方。“错换人生28年案”是当年工作失责的当事医院,而林生斌事件就是已经被执行死刑的纵火案罪犯莫焕晶。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起案件中,民众基于最朴素的同理心,对当事人的遭遇给予同情和关注,从公共层面推动事件发展,展现的也是人性中善的一面。

 

但是,在网友和当事人“同仇敌忾”地“解决了原生问题”之后,事件并没有到此为止。随后,当受害人、家属之间产生纠纷,不得不将个人生活暴露在公共领域时,因为私域公域界限被打破,整个事件就日益走向了失控。其间,一些网友的阴谋论、有意无意地造谣传谣,甚至于“站队”之后攻讦当事人,都是突出表现。

 

基于此,我们也要重申一个观点:网友围观可以,但是别过度代入个人情绪和立场,造成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阴谋论和隔空断案带来的只会是一个混乱的舆论场,而非事实和真相。

 

很多时候,每个人都只选择自己想看到的,相信自己想相信的,而只要立场、角度不一样,得出的观点就会不一样。

 

林生斌连发5条微博当然是在证明自己的“白”,朱小贞哥哥“控诉”的自然是林生斌的“黑”,作为局外人的大部分网友,夹在二者之间,恐怕只能被困在自身认知的盲区里难以自拔,很难得到真相。

 

实际上,当网友去审视当事人行为的同时,也在被其他网友所谓的分析、证据所影响,各种观点激荡,使这场风波变得更加复杂,真相更加不可求。

 

古训有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又有“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深陷情理纠葛、经济纠纷的当事人尚且说不明白,作为旁观者、只能一窥细枝末节的网友千万别把自己当成了狄仁杰。

 

回到林生斌事件上来,无论是双方经济纠纷还是成立公益基金会等事宜,舆论场对待此事也该公域的归公域,私域的归私域,法律的归法律。如果失去了客观理性的立场,即便是千万人拿起放大镜,审视一个人的行为、揣测动机,也永远得不到真相,而只是徒留一地鸡毛。

□和光(媒体人)

编辑:陈静   实习生:耿心玥   校对:赵琳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大家都在看|一周热文精选(第47期)

热门评论
186****6091
7天前
深挖才能出真相。死刑案不易速判速决。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